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49章 故乡的樱花开了!(第2页)

 宋素卿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份勘合:“请巡抚大人过目!我们日本人以诚信为本。”

 李巡抚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是大明人吧?为何以日本人自居?”

 宋素卿解释道:“外臣原来是宁波府人氏,自小因海上风浪漂流到日本,被日本某士族收留,将其女儿许配于我,所以在日本落地生根。”

 福建、浙江、广东人移居到日本、流求、满剌加、暹罗的颇多,好些个外藩的使臣都是由他们充任。老巡抚也不在意,接过勘合打开一看,怒道:“这堪合指定的朝贡地点是宁波,你来松江作甚?”

 宋素卿有点慌,从身上摸了摸,又拿出一份弘治年间的堪合,递上去道:“刚才拿错了,这份堪合是指定松江府交易的。”

 十有八九是朝廷礼部的礼宾司、太常寺的四夷馆无所谓,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又收了日本人的钱,来了就给勘合。

 “真是令人困扰呢!我们藩邦外国是遵守大明律令的呀!请巡抚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让我们觐见大明天子,拜托了!”

 宋使臣脸上露出来日本人特有的那种抓住了对方的小纰漏而洋洋得意的神情。

 你踏马的什么东西!阴阳怪气!

 李巡抚恼羞成怒:“你国内不靖,盗匪袭扰大明沿海,朝贡之事不必再提!”

 啊,就算是宝剑掉进水里了,只要在船帮上刻上记号就没问题了对吧?

 这样说真的很失礼,但在当时,我却觉得一定要这样做才可以呢。

 “巡抚大人,我们日本国王听说天子现在南京,特派我去南京朝见天使。”

 宋使臣死皮赖脸还想坐着不走,门子前来禀报:“李军门,门外有两名秀才求见!”

 按大明的潜规则,官老爷有接见士子的义务。李充嗣接过拜帖瞟一眼倭人:“我这里有客人,你们先在馆驿待着,没有命令不得外出!”

 杨植和聂知县的师爷从门外进来与倭人使团擦身而过。倭人的装扮非常有辨识度,杨植盯着他们打量一会,才上前拜见李充嗣。

 李充嗣字士修,号梧山,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今年已六十高龄。他是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与江西神童费宏、内阁四辅毛纪同年。于正德十三年任苏松巡抚,照例挂了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头衔。

 大家都是士人,就没有用繁文缛节。李巡抚打开两份帖子看看,先对杨植道:“原来是罗天官的弟子,听乔白岩说你在南京立下大功劳!刚才我看你,似乎认识那些倭人?”

 李充嗣在平朱宸濠之乱时,运筹之功甚至超过南京兵部尚书乔宇。杨锐原来是南京的卫所指挥使,就是李充嗣向正德推荐去守安庆府的,宁王的水师也是李充嗣在安庆打败的,但最高层在战后议功时却没有提到李充嗣。

 一时间两人惺惺相惜,颇有同一条战壕之感。

 “老前辈何出此言?”

 “你看那些倭人时目露凶光,神情憎恶。”

 这就是老官僚的察言观色?竟然恐怖如斯!丛兰也是这样的!跟这些官场老油条打交道真要小心!

 杨植解释说:“因为想到倭寇袭扰东南而已。”

 李巡抚接受了这个解释,说道:“倭人于正德五年以国王源义澄使臣的名义来过北京来朝贡过,今年是第十年,本来也没有问题。但他们听到圣上在南京,竟然拿着弘治年间的勘合来松江府朝贡!礼部四夷馆的官员乱来,大明岂可为蛮夷所笑!”

 大明是山巅之城,看东夷西狄南蛮北戎就像看猴子一样。礼部礼宾司经常刁难、勒索藩邦使臣;太常寺的四夷馆则是一个边缘得不能再边缘的外事招待所,主事人只是一个七品吏员,所以大家都无所谓。

 太常寺一个管祭祀用品的边缘部门,下面挂管外藩接待的四夷馆,外藩地位可想而知。

 杨植知道大明记录的日本国王为源义澄,实际上是足利义澄,源义晴则是足利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