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53章 人有病,天知否(第2页)

 首辅不敢接话,意思意思就够了。皇上不在北京,皇太后有恙,自己尽到问候的义务就可以给百官交代。太后还有一个平时从不晨昏定省,跟丈夫也不见面的儿媳妇夏皇后呢!

 屋内一阵沉默,杨廷和主动说:“望圣母安心调养,若是无事,下臣告退!”

 太后的声音突然尖厉起来:“杨老先生,大行孝宗敬皇帝对你如何?”

 杨廷和仕宦三朝,心思如水晶玲珑剔透,知道太后要来事了,先道德绑架一下。“先帝对下臣有知遇之恩,没齿不忘!”

 太后气哼哼地说:“那你们怎么对先帝的?昔日先帝丧仪不得体面,今日本宫过得还不如乡村农妇!”

 杨廷和默默哀叹:又来了。但确是事实,正德登基时国库拮据,内阁、礼部把孝宗的葬礼办得潦潦草草,大失颜面;正德成年后与太后形同路人,太监们都是势利眼,给慈庆宫的供奉非常敷衍,太后真过得不如土财主夫人。

 宫中的事,不是人臣能听的。杨廷和只好说:“待圣上返京,下臣一定规劝圣上!”

 太后恨恨地说:“规劝有甚用!望之不似人君,可见歹竹生歹笋!”

 杨廷和闻言把头又低了一低,不敢发声。

 太后叹口气道:“你们做先生的要有良心,多想想先帝对你们的好,不要让先帝绝嗣!”

 杨廷和低声答复道:“知道了!”

 廷议之后,乔宇以春游为名,把杨植叫到郊外。

 连续一个月的阴雨绵绵后,南京迎来艳阳高照,江南处处云蒸霞蔚,似是人间仙境。

 乔宇站在牛首山上,深沉地眺望大江,霸气侧漏。

 “当初我告诉过你,江南士绅皆不可信,没想到你跟他们打得火热,沆瀣一气!你让我失望!”

 杨植悲愤地反问道:“本兵何出此言?我是清白的!”

 乔宇老奸巨猾,一眼就看出这波江南士绅的攻势其志不小,尽管目前乔宇还不知道江南士绅目的是什么。

 “我起初以为你去松江府真的是为琉璃项目,你跟海商、太监勾勾搭搭我都无所谓,想不到你混进江南士绅的队伍,被他们腐蚀拉拢,与之同流合污!”

 杨植惊讶地说:“什么叫与海商、太监勾勾搭搭?我行得正走得端,都是跟官宦仕绅光明正大来往!”

 “那你就是被他们利用,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这话又是从何说起?”

 “他们的操作手法非常新颖而且诡异,我不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但他们的套路很像你的套路!”

 杨植笑了起来,说道:“前辈好像对江南士绅一向有成见!”

 乔宇冷哼道:“江东鼠辈,私心杂念太多,当我们北人是臭要饭的!”

 杨植不以为然地说:“谁没有私心杂念?他们的诉求,也有其合理性,把他们圈在土地上搞存量博弈,对江浙、对大明有甚好处?让他们去日本折腾,为大明带来金银,对大家都好!”

 乔宇又听到一个骚词,咂摸一下,大致理解了杨植的意思。

 只听杨植又说道:“前辈立下大功,回北京中枢任兵部尚书不成问题,还望促成此事!”

 乔宇想到自己的功劳来自杨植,默然应允。转而道:“圣上看过廷议纪要,要召我去奏对。”

 杨植想了想,问道:“是单独奏对,还是有平虏伯、张老公等人在场?”

 这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是单独奏对,那就把话说开吧!

 圣上南下的目的,是对东南局势心存疑虑,所以一直不肯返回北京。要让圣上走也好办,让圣上见见王阳明前辈即可!”

 乔宇皱眉说:“圣上召过王阳明,但是被圣上的几个干儿子所阻,王阳明只得滞留芜湖,进退失据。那几个干儿子又传伪诏召王阳明去南京面君,幸好被张永张老公告知实情,王阳明才躲过一场大祸。”

 杨植安慰道:“没事,圣上不见到王阳明前辈,心里不会踏实的!只要前辈被圣上单独召对,你提起此事即可!”

 乔宇点点头:“可!但圣上必问我三边、征倭之事。北京廷议结果是反对征倭,以兵部尚书王晋溪为首,附和者众。”

 这也是乔宇的被考察机会,王琼年岁已高,乔宇能不能替代王琼当上兵部尚书就看这次奏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