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66章 其人之道

不要以为有罗天官撑腰就可以为所欲为!

 “杨植人在哪里?”萧鸣凤追问道。

 “在大宗师前来提调南京国子监的前几天,杨植请假去苏州了!”

 萧大宗师气急而笑:“你们南京国子监就由得他视校规于无物?我现在就去找祭酒说道说道!”

 孙继连忙说:“杨植这厮请假时掏出苏松巡抚衙门的火印木牌,自称早就被李充嗣巡抚老大人征为书吏,欲前去赞画征倭及疏通苏松水利事宜。这是他的请假条,祭酒批准了,请大宗师过目。”

 萧鸣凤没想到杨植有这一出,接过请假条一看,请假事由果如孙继所云。请假条中说“为大明之中兴而读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诸如此类话语。

 可见八股取士弊病甚大!难怪乔白岩老前辈说杨植有深度、有水平,考中进士不在话下!

 萧鸣凤不由得愣了一下,脸上浮现肃然起敬之色:提学御史所到之处,没有哪个秀才、童生不敢战战兢兢跪舔!杨植居然视功名利禄如浮云,和王艮大师兄何其相像!

 孙继瞧科分明,心中暗暗叫苦,咬咬牙又说道:“杨植与前学正张岳沆瀣一气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分明受张岳包庇!”

 你一个荫监算几根葱!大宗师怒斥道:“孙继监生,你不可以这样随便谈论一位正途出身的两榜进士!”

 “所谓正途出身的两榜进士又有什么意思?”杨植以苏松巡抚衙门书吏的身份,坐在吴江县城郊外一座寺庙的会客室里,对一群苏州松江士绅指手画脚。

 这群士绅实在难以在苏州松江科场卷出来,个别人秀才出身,其他有捐了监生、贡生,得到一个士人身份,都算杨植的前辈。

 “大家无须在科举的赛道上卷!人家湘军将领都是童生秀才监生,带着老家的乡兵出外打仗,不知道抢了多少银子,那些童生秀才监生贡生立下军功,都当上了二三品大官!”

 一名士绅弱弱地问:“什么是湘军,杨书吏所说掌故出于何朝、何典?”

 杨植一挥手:“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现在苏松地区的人口实在太多了!人多就会生事,不是民变就是奴变!你们要给自己找出路!封妻荫子,进禄加官不好吗?

 脱掉你们的长衫,到东海去,到南洋去,到大明最需要你们的地方去!

 没有人比我更懂礼经!这就是周礼,祖宗之法不可变!”

 众士绅面面相觑:官府征召乡兵没有问题,华夏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但是苏松士绅欲复辟周礼去军中任百户千户把总,心中总是膈应:有评弹听,有蟹壳黄小笼包吃,谁愿意舍生忘死去海船上吃豆芽菜?

 “众所周知,我是吏部天官罗老翰林的唯一亲传弟子!下一任兵部尚书白岩公是我的忘年交!到时候众位士绅立下大功,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家门口树一个大牌坊!”

 杨植看看众人脸色,又说道:“我们江西人出门在外三大职业:做官经商当道士!不巧得很,我对三者都有所涉猎!这次我来到苏州,发现苏州有不少放牛娃、船工都是大将之相,在座士子亦有很多人未来至少是二三品高官!”

 眼见不少人眼睛发亮,杨植叹道:“浙江有不少屡试不第的童生、秀才向朝廷投书,说愿应征入伍充做军官!其又云吴下民风孱弱而越人武德充沛,自古而然!所谓‘三千越甲可吞吴’,吴兵只合越将领导!”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人人激愤。果然挑动地域冲突最能引爆话题!杨植前世从吴、越两地媒体学来的经验,今日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一名士绅冷笑一声站起来道:“浙江近年出来一个王阳明立下些许军功,就被山越捧上天!前些年有朝鲜使臣崔溥从浙江经苏州去北京,他说在浙江多次遇盗,却没有被杀只是被抢财物,浙江强盗还饶了他们的马鞍。崔使臣因此耻笑浙江风气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