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66章 其人之道(第2页)

 那浙江人做强盗都做不好,只敢越货不敢杀人,以致被藩夷小看,让我天朝上国丢人丢到海外去了!”

 杨植搞不懂朝鲜人的心态,顺势道:“所以,你们忍心看到吴中子弟被越人带着出征倭岛?是不是以后你们要打开苏州蟠门,迎接越人进城?”

 华亭县陆员外挺身而出,愤懑道:“如果让越人为三吴团练军官,我们吴人还能出门见人吗?在下已有子女多人无后顾之忧,决心报名参加团练!”

 会议从下午开到晚上,杨植满意地送客。李充嗣从后堂转出身来,欲言又止,想了半天后神情复杂地看着杨植说:“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植回道:“老前辈尽管讲!晚生洗耳恭听!”

 李老巡抚沉默一会,下定决心道:“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次日清晨,杨植从住地所在的苏州江右会馆出发正要出城去苏松巡抚衙门,走到大街上见一群群的年轻士子往城西阊门而去,杨植随手拦住一位秀才问道:“这位朋友,敢问发生何事?是不是苏州士子又要殴打太监?”

 那秀才回道:“大宗师来苏州督学,我等皆是迎接去也!”

 苏州阊门外,萧鸣凤在万众欢呼声中与苏州府尹、长洲知县见过礼。

 苏州府城是由吴江、长洲两个县城组成的。按官场规矩,萧鸣凤穿过府城去吴江县郊拜会李充嗣老巡抚。

 李充嗣、琉球陈使臣、日本宋使臣正在等候杨植,不料来的白马王子是萧鸣凤。老巡抚茫然问道:“怎么是你来了?你今日提调苏州学校?”

 萧鸣凤疑惑问道:“莫非老前辈在等人?”

 “嗯,今日欲与本衙门杨植书吏及一些幕僚商谈东征路线。”

 两人说话间,门子来禀:杨植有急事返回南京,派人捎来书信一封。

 两人打开信笺,见墨迹未干。信上杨植云:忽然想起有事,遂匆匆赶回南京,望老前辈见谅!东征最好以琉球为基地,占住四国岛,再从南向北征伐。记取前元征倭遭遇飓风旧事,勿直接从东进攻本州岛。

 李充嗣不明所以,萧鸣凤叹口气道:“本来计划巡视苏州府各学校后,再去松江府的,这下松江去不成了!”

 杨植乘船回到南京国子监照常上课,连续一段时间都变得很乖,白天老实点卯坐监,晚上点灯熬油写小作文,按时交作业,下午在箭圃练习弓马骑射,让孙继刮目相看。

 这种日子持续了一个月,乔宇派一名吏员来南京国子监找杨植,说王阳明奉诏来南京面圣,住在官驿。

 南京官驿中,王阳明似乎已经从苦痛悲愤中走出来,神色淡然,只是身形更加消瘦。

 见到杨植进入院子,王阳明愣了一下,随即起身出屋,握住杨植的手道:“杨小友,当年一别,甚为想念!今日观之,小友双目烂烂如岩下电,身形肃肃如松下风,与两年前大不相同!”

 王阳明是杨植的引路人,杨植哪敢托大,以晚辈身份行礼如仪。两人进屋坐下,寒暄起来。

 听杨植叙述自己在凤阳开矿办厂,王阳明赞叹道:“小友坦荡!今日士人耻于言利,却私下接受商贾投献,以之为白手套代为经营,何其虚伪!吾之致良知者,皆是从一个‘诚’字出发,诚意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

 杨植也不知道如何评价王阳明的学术,王阳明倡导真诚致良知求本心,当今弟子都是霁月光风之人。但有谁想到其门生只过了两代,个个内心险恶虚伪作态,在政坛党同伐异且擅长道德绑架?

 我大清从皇帝到汉人士大夫,反思明亡的原因是王阳明心学,因此把心学列入伪学,禁止传播。杨植是唯物主义者,自然不会认同他们的观点,大明之亡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唯心主义发展下去,确实会人欲横流,加快大明王朝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