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67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

萧鸣凤闻所未闻世上有这种秀才,问道:“哪来的秀才是老师的客人?怎的如此无礼,行逾墙而走不告而别之事?”

 王阳明茫然说:“客人乃罗天官之弟子,杨植杨树人也。老夫与之有旧,今日前来探望,却不知道为何有此举动?”

 萧鸣凤冷笑说:“原来是他!我上个月提调南京国子监,他请假去苏松李老巡抚处办差。

 吾见其请假条言辞恳切,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之语,又说‘为中兴大明而读书’。弟子不禁为之动容。

 不料本月弟子提调苏州,李老巡抚吞吞吐吐,说杨植不老实,是张仪苏秦一流的人物!”

 王阳明咀嚼一番杨言杨语,颇为动心,对萧鸣凤道:“仪、秦亦是窥得良知妙处。”

 从来没有人会觉得张仪苏秦有良知!

 萧鸣凤略微吃惊,只能回去细细揣摩老师的微言大义了。他撇开在背后议论他人的非君子行为,转个话题道:“老师这次面圣,可曾想好说些什么?”

 王阳明神情轻松,哈哈一笑说:“吾将称圣上为威武大将军。威武大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许泰、李琮等圣上干儿子勇敢善战摧枯拉朽,破宸逆如滚汤泼雪,轻易擒贼。”

 萧鸣凤大为震撼,张口结舌,熟悉的老师仿佛一下变得陌生起来。

 王阳明意味深长地说:“吾心中自有良知在!真正要为难我的不是圣上,也不是佞臣,你不必知道。”

 “罗天官,请留步!”

 北京长安街两侧是中枢机关的办公区,紧邻紫禁城、沿长安街分布着宗人府、六部、大理寺、太常寺、通政司等朝廷部门。每到傍晚下值之时,从各个机关的大门里就会吐出一堆堆满脸疲惫的社畜,拖着沉重的脚步涌向长安街。

 就在人潮汹涌的大小官吏当中,一名身着蟒袍的官员当街站立,下值的官吏按规矩纷纷避让。蟒袍官员见吏部大门走出来罗天官,遂高声大呼:“罗天官,可否拨冗一叙?”

 这是什么情况?杨廷和首辅来找吏部尚书摆台子讲数?众官吏立刻不饥不困,大家围成一圈,津津有味地看外朝之首的天官与内廷老大的首辅当街飚戏。

 两人目光交汇,罗钦顺微一拱手:“杨阁老,有何指教?”

 杨廷和也一拱手道:“罗天官,可否撤回上疏?在下碌碌无为徒费官俸,实在当不得特加恩典!”

 原来就在两日前,罗钦顺天官与吏部左右侍郎联署上疏:奏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历从一品九年,请圣上照大学士李东阳考满例,特加恩典诏。

 疏中还吹捧杨廷和累朝名德、中外具瞻、端慎忠勤、勋猷茂着,希望圣上给杨廷和再加衔。

 无论杨廷和怎么想,都应该表个态辞让。于是首辅双管齐下,一方面上疏力陈自己不称职;另一方面找罗钦顺做工作,希望罗天官撤回上疏。

 罗钦顺正言道:“杨首辅此言差矣!大明自有典制!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化天下!杨阁老历九年首辅,调和阴阳、奉宣政化,不加赏还有天理吗?”

 杨首辅见围观官吏频频点头,心中颇为得意,脸上却正颜厉色道:“罗天官,既然老夫干了这个工作,尽职尽责就是本分之事,不必加赏!

 何况我朝《大明律》规定:有上书言宰执大臣德政者斩,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

 罗天官却不慌不忙道:“杨首辅挂的是吏部尚书衔,理论上算是我吏部同僚!我吏部推荐同事,有何不可?”

 围观的小伙伴闻听此言,仿佛打开了人生新境界:原来还可以这样钻法律的空子?什么时候研究气学使人聪明了?

 大明的内阁最初只是一个皇帝的秘书处,属于翰林院的派出机构,是翰林院派出大学士级别的人到紫禁城里给皇帝当机务秘书、顾问。

 按制度,翰林院的最高品级只是四品,所以最早的内阁官员不过五品。

 但是内阁的权力太大,于是就必须给阁臣加官加衔。首辅一般加吏部尚书衔并华盖殿大学士,次辅三辅分别加户部、礼部尚书衔并谨身殿、武英殿等大学士衔。

 大明加二品尚书、左都御史衔的官员很多,甚至有道士加礼部尚书衔的。但是手握该部门印把子的官员只有一个,一般人说到某尚书、某左都御史,都是默认指掌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