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此子断不可留(第3页)
部分有背景的监生都是找个人脉去衙门历事,被评为卓越后把临时官职转正,干上中书舍人、县主簿、孔目这类杂官;这种一般是荫监;
其他的监生只挂名不坐监,享受秀才待遇。如果再加钱获得肆业证,就等同于举人,他们心中有数根本不会去会试。这种就是捐监。
杨植这种两面人,典型的既要又要,一方面确实想学习,一方面又像捐监那样挂名不坐监。
现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名汪伟,是从南京国子监司业升上来的。现在杨植就规规矩矩地站在他面前。
汪伟皱着眉头打量杨植,说道:“年轻人,你的思想很危险呀!”
汪伟弘治九年三甲进士,馆选为庶吉士后任翰林院检讨。明朝的学历歧视非常无情,一甲二甲三甲进士进翰林院后,待遇职位各自不同,当然不排除状元作死仆街、三甲进士有奇遇这种事。
汪伟的官途应该就是到了终点。杨植回想了一下明史,此人籍籍无名,应该不用怕他。
“祭酒大人,我的思想有什么危险?”
汪伟冷笑着说:“王博士可曾与你辩经乎?我更不想与你辩!即使是罗前辈之气学、王阳明之心学,亦没有非天理、扬人欲之说!”
杨植叹口气,也不想解释,更不想认错。大明中后期各种思想激荡,开讲座、辩论会的学者到处都是,说什么的都有。再过几年就有人说孔孟迂阔、程朱虚伪的。自己只是身份太低而已,身份高的人不屑跟自己辩。
果然,汪伟又政治正确地说道:“凡是监生,都是为求学而来!正经读书的监生是想考科举的!你扪心自问,如果考乡试会试的监生受你影响,能考中吗?”
“所以祭酒大人的意思是?”
“你既然是荫监,有两个选择:其一今后不要坐监亦不必上课;其二将你革出南京国子监!”
杨植大惊,这两个选择对自己都是死路!理论上品学兼优的一等秀才或监生才有参加乡试的资格。
杨植可以跪舔太监、皇帝,但是在读书人面前就必须维持士人的人设!他下意识问道:“请问前辈,革除小生,有什么由头?”
现在说前辈也晚了,汪伟面无表情官腔十足地说:“没有什么由头,南京国子监我一言而决!如果你非要一个由头,你之前缺过考试,那么本月底考试,把你列为最后一名,给你末位淘汰的由头,你接受吗?”
杨植了解大明官场一言堂的规则,遂拱手道:“请前辈三思!不要干损人不利己的事!”
汪祭酒莫名其妙,笑着说:“你在教我做事?”
杨植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是多的,施礼后离开了祭酒的办公室。
汪伟冷眼看着杨植离去:莫要怪我,是杨首辅让我赶走你的!不过杨首辅没有错,无论什么理由,该监生学问迂邪,为人又不识时务,此子断不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