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74章 分肥

“凤阳右卫暨中都锦衣卫第一次代表大会今日召开。”杨植看看左边的外公凤阳右卫冯指挥使,再看看右边的中都锦衣卫指挥使,左手伸出来习惯性在虚空中调整一下。

 凤阳右卫编制五千军兵,实额二千多,能打的不到五百人。中都锦衣卫所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百年来,凤阳府下面五州十三县的锦衣卫在籍人员,往往生了儿子就挂在民户商户匠户的亲友家,一查就说绝户了。

 凤阳八卫都靠种田过日子,但每年都要吃芜湖、和州的救济粮。幸好这两年凤阳右卫靠工坊缓过来了,也减少其他七卫的经济压力。

 因为军户内部互相通婚,所谓的两卫所代表大会,参与者都是冯、袁、郭三家亲戚,大家都不藏着掖着。

 屋内当中摆了一张八仙桌,涂惟与杨植相对而坐,另两边坐着两位指挥使,即使是袁守诚镇抚使也能坐长条凳上,他一人独占一凳表明地位,其他的亲戚只能两个人挤一凳子。冯氏和一些妯娌在厨房忙活,时不时进来倒水、送瓜子水果。

 在当今大明,涂惟的社会地位高于指挥使。他气宇轩昂站起来,环顾四周一群武夫粗汉,来到一面墙边,举手啪地打在墙上挂图上:“两年以来,卫所工商联合体获利能力强大。除了琉璃项目远销扬州南京常州苏州松江,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东洋、南洋等地得到追捧,尤其是我们用边角料加工成佛珠等并冠以龙兴之地出产的名号,被东洋、南洋各佛寺纷纷争抢,我们的下角料卖出黄金价,获利百倍!”

 舅舅、郭雷赵大张二等人熟知情况脸色平静,那些留在凤阳的代表们激动不已,低声互相交谈。

 涂惟控场能力很强,他待了一会,咳嗽一声又道:“工商联合体以南京为中枢,沿运河、长江,分别在徐州、淮安、扬州等地建立了分销点,在松江依靠陆知县夏师爷建立了海外总经销点。

 我们在南直的经营网点已经有十多个,目前徽州、南昌、杭州、宁波、福州等分销点初见成效,当前最大的困难是人员不够!”

 两位卫所大佬,眨巴眨巴眼睛互相看看,外公说道:“只有跟其他卫所联姻了!”

 中都锦衣卫指挥使比较谨慎,自身亦负监控卫所之责,他点头说道:“卫所每年都要上缴钱粮、弓箭刀枪铳炮,不可能都去做工,经商,总归要有人耕地、练兵。南京兵部派员点检兵马时,哪怕出个一千人也是给上官面子。”

 杨植突然想起来后世黄淮平原广泛种植的麦后稻,说道:“咱们黄淮地区收了春小麦,距播冬小麦还有一段时间。通常卫所在这段空白期种萝卜或蔬菜,这样也是一年三料,我想了一下,咱们可以麦后种旱稻。”

 众人都看向杨植老岳丈,岳丈种了一辈子地,还没有试过麦后旱稻,迟疑地说:“我家五代种地,从来没有听说可以这样!这能行吗?”

 进屋倒水的岳母闻听怒气冲冲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你种了一辈子地,就敢说比秀才懂么?你活了一辈子,不也没有活明白!”

 杨植连忙说:“现在是冬小麦季,等明年收获了这一料,再先试试看!水稻有两种,一种是感光稻一种是感温稻,感温稻的品种适合做麦后稻!咱们卫所派出去的人要在各地请教当地老农,寻访各地旱稻的稻种带回来,找几块田试试看,请老岳丈多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