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77章 未雨绸缪

正德十五年十月底,北京的街道上落满了银杏叶和槐树叶,街道上弥漫着炒栗子的香味。因为今年有闰八月的缘故,秋天比往年更冷。

 傍晚时分,首辅杨廷和披上风帽,从紫禁城午门的侧门走了出来,在文渊阁值守十天十夜后,今日轮到他出宫休沐。

 走过金水桥,早已等待的京营兵丁掀开轿帘侍候首辅上轿,两名锦衣卫开道,十六名京营兵丁为仆役,一行人向东走去。

 皇上赐给杨廷和的宅院距文华殿仅半里地,距文渊阁才三百多步路,但是按礼制他不能走东华门,得绕一圈。

 八抬大轿非常平稳,轿厢内有暖炉,杨廷和从寒风中进入轿子,舒舒服服地叹口气,闭上眼睛养神。

 没多久轿子就停下来了,杨廷和睁开眼以为到宅门口,正要等仆役掀轿帘,不料锦衣卫过来低声回禀道:“杨首辅,南池子路口前有一名给事中,他不让道。”

 按太祖高皇帝体制,御史、给事中见官不避,任多高级的官员都要给他们让路。

 杨廷和宰相肚里能撑船,哼一声表示认可。他掀开轿厢窗帘,只见一名身材高大、相貌清秀一把美髯的中年七品官从路中间走过。

 这名给事中见轿厢窗帘掀开,向轿子微一拱手施礼,大摇大摆而去。

 杨廷和认识这名官员,他叫夏言,几天前才从行人司转迁兵部给事中。六部给事中驻紫禁城办事处就在文渊阁隔壁,两人见过面。而且给事中对诏书有封驳权,是以内阁相公对七品给事中更关注,反而认不全一堆堆的五、六品京官。

 夏言,字公谨号桂洲,军户,江西籍,正德五年江西乡试中举,正德九年从南京国子监考上三甲进士,一直在行人司充任两湖云贵等土司地区的宣慰工作,几日前吏部尚书罗钦顺把夏言行取为兵部给事中。

 按大明官场潜规则,同级别的官员中,翰林老爷清贵华选为最贵,六科给事中、道御史称为科道言官次之,六部京官再次之,其他的边缘朝廷部门府、监、寺、司等再再次之,地方官最次。从知县、行人等七品位置迁转为御史给事中就相当于升职,意味着资历镀了一层金,甚至比直接升到地方六品更好。

 这一批被吏部行取为给事中、御史的七品官共有十多人。当初他们一起去吏部文选司领文凭时,大家都互相照面打过招呼,信心满满要清正廉洁监察天下,但夏言觉得他们都很平庸。论身材长相、口舌便给、思维能力,夏言自我感觉高出一筹。

 今日夏言从兵部衙署下值后,前往江西老乡吏部天官罗钦顺宅院拜访。他来到罗钦顺宅院门口,倒吸一口冷气:门口排了很长的队,队列中有不少士子,是本科会试的江西籍中式举人听说圣上到了天津,来罗天官家拜码头,摸摸殿试的底。

 夏言正逡巡时,队伍一名士子举手朝他招呼:“夏桂洲前辈,你也来拜访罗天官?”

 此人在本科会试前拜访过夏言,与夏言同为江西广信府籍,是神童状元前首辅费宏的侄子,叫费懋中。

 费宏的弟弟费寀也是翰林,兄弟俩当年一起反对朱宸濠增加护卫,双双被罢官回老家,现在还没有起复。费家在广信府声名远扬,大家都说费家两代连出四个翰林不成问题,眼前的费懋中就是翰林院的种子选手。

 夏言向门子递过拜帖后与费懋中攀谈起来,不一会门子出来让夏言、费懋中进去,请江西其他府的中式举子明日再来。

 两人进到罗宅书房,见罗钦顺坐在主位,满面春风精神矍铄。吏部负铨选天下官员之责,工作最为繁重,罗天官居然举重若轻反而年轻起来,可见气学确实有独到之处。

 罗钦顺依礼先开口问夏言:“夏桂洲造访寒舍有何贵干?”

 夏言回道:“前日被行取为兵部给事中,今日特来叨唠看望罗前辈。”

 罗钦顺一摆手说:“为国取才是吏部本分。你在行人任上多次宣慰云贵,山高路远劳苦功高。是文选司选中了你,老夫只是签字而已。”

 夏言恭敬说道:“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将合适之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不是所有的长官都有这个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