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会下金蛋的鹅
>>>
“想必诸位都清楚,在当下,堪称会下金蛋的鹅的,非铁路事业莫属吧?”格莱斯顿目光炯炯,扫视着亨利与罗伯特,率先抛出话题。
“那是自然。”亨利和罗伯特对视一眼,旋即心领神会,不约而同地点头应和。
自1825年斯托克顿 - 达灵顿铁路惊艳亮相,顺利开通后,英国人,真切地领略到了铁路蕴含的巨大威力。
相较于传统马车运输,铁路能够大规模地运载原材料,且运输成本如高台跳水般大幅下降,这一显著优势可谓有目共睹。
紧接着,利物浦 - 曼彻斯特铁路横空出世,这条不仅能够高效运输货物,还能搭载乘客的长途铁路干线,宛如一把闪耀的钥匙,成功开启了英国铁路时代的宏伟序幕。
“铁路所潜藏的巨大潜力,简首超乎常人想象。依我个人之见,英国果断且迅速地引入铁路这一伟大创举,必将成为其远远超越其他欧洲国家的关键制胜因素。只是,颇为遗憾的是,铁路事业的主体大多为民营企业,其中不靠谱的经营者数量众多,这无疑是个棘手的弊端。”格莱斯顿微微皱眉,语气中满是忧虑。
“资本家嘛,向来都是一嗅到有钱可赚的气息,便如饿狼扑食般蜂拥而上。国家层面又不可能承担起所有的巨额资金投入,这般现象,也是无奈之举啊。”亨利微微颔首,神色认真地回应道。
“亨利,你所言极是。然而,铁路热潮这轮太阳的光芒越是耀眼夺目,它所投射下的阴影也就愈发浓重。我听闻的这件事,便与伦敦 - 巴斯区间铁路息息相关,你们对这条铁路都有所了解吧?”格莱斯顿话锋一转,神情愈发凝重。
亨利和罗伯特自然知晓。
关于这条铁路一旦开通,将会释放出何种惊人效益,哪些区域会借此走向繁荣等话题,至今仍是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身处伦敦生活的人,绝无可能对这条备受瞩目的铁路一无所知。
“是从伦敦经沃辛抵达巴斯的线路,对吧?”亨利不假思索地回应道。
“没错。巴斯与利物浦相距也不远,所以众人皆认为这是一条对商业发展有着巨大推动贡献的黄金线路。目前,围绕这条铁路线路的相关法律程序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业内预计最迟明年便会有定论。而且据可靠调查,骗子们往往会瞅准这种时机,大肆兴风作浪。”格莱斯顿面色冷峻,详细解释道。
从古至今,行骗之徒的丑恶习性似乎从未发生过改变。
准确来讲,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但人性千古未变。
“那么学长,您朋友所遭遇的骗局,便是与这条尚在规划建设中的线路相关的虚假信息吗?”亨利追问道。
“确切地说,那些骗子打着为铁路建设提供物资的公司旗号,花言巧语地劝说人们进行投资。这套路实在太过老套,可偏偏上当受骗的人却多如牛毛。”格莱斯顿满脸无奈,重重叹了口气。
一般而言,每当大规模工程规划启动之际,必然会吸引众多公司纷纷参与其中,各类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交织如网。
然而,一首在旁认真聆听的罗伯特,此时却满脸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可是,在正常投资的时候,难道人们不会去仔细确认他们是否真的是铁路建设相关公司吗?”
“只要舍得花些钱财,那些所谓的文件之类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伪造出来。但一般人在面对这些时,很难想得如此深入。”格莱斯顿耐心解答道。
“确实如此。但他们这般按老套路行骗,很容易被抓住把柄呀,怎么到现在还能一首这般肆意妄为呢?”罗伯特依旧满脸困惑。
“那些家伙一旦察觉到警察有追查的动向,便会迅速关闭当前公司,换个名字重新开张。而且行骗手法也会相应地有所变化。既然是打着铁路建设的幌子,他们要么会劝说人们投资股票,要么会声称要采购物资,邀请他人一起合作,甚至还会信誓旦旦地说知晓新车站的选址,蛊惑人们投资房地产。”格莱斯顿详细阐述着骗子们的惯用伎俩。
虽说具体行骗方式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其根本核心只有一个,那便是伪装成铁路建设相关公司,利用伪造文件,欺骗那些可怜的受害者。
没想到,就这般看似简单拙劣的手段,在19世纪初中期,竟能如秋风扫落叶般,轻而易举地掏空无数受害者的钱包。
虽说手段简单又粗劣,但亨利也实在不忍心去苛责那些受害者。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获取信息相对便捷的现代社会,利用房地产、铁路信息进行诈骗的案件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在遥远的19世纪呢。
更何况,当时各类诈骗行为才刚刚兴起,大多数人根本难以想象自己会遭遇此类骗局,所以才会稀里糊涂地上当受骗。错的并非那些无辜的受害者,而是那些丧心病狂的骗子。
“如今大家都普遍认为,哪怕闭着眼睛投资铁路相关股票,至少也能收获比普通银行利率更高的收益率。再加上新车站周边的房地产信息极具诱惑性,肯定有众多人会因此心动不己。”亨利若有所思地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