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青年爱尔兰派
在政治的舞台上,各方意见难以完全统一。免费看书就搜:二次元小说网
当分歧严重到无法调和时,有人会选择转投其他党派;
若所处环境不允许,不同意见便只能在同一党内并存。
奥康奈尔领导的废除联盟党,虽尚未陷入这般困境,但己有类似迹象悄然浮现。
“威廉·史密斯·奥布赖恩,是当下我们党内‘青年爱尔兰派’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你或许有所耳闻,‘青年爱尔兰派’由一群与我理念不尽相同的成员组成。”奥康奈尔向亨利解释道。
“我听说不少人认为奥康奈尔先生您的行事方式效率欠佳。”亨利回应道。
“我始终主张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应诉诸暴力。想必有些年轻人会觉得这般做法束手束脚。”
“青年爱尔兰派”,如其名所示,由一群年轻且充满热血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构成。
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该团体活跃的时间比当下稍晚几年,但随着奥康奈尔迅速崭露头角,他们似乎也提前登上了政治舞台。
“不过,鉴于奥康奈尔先生您取得的斐然成就,应该没人胆敢轻易指责您的方式效率低下吧?”
“当然,他们不敢当着我的面发表此类言论。然而,随着我们的势力不断壮大,难免会有人提出,应当以更为积极、激进的方式推进事务。年轻人嘛,本就容易意气用事。”
“依我看,这不过是幼稚的任性之举。话说回来,党内支持他们这种观点的人多吗?”
“不多。倘若支持者众多,我也不会坐视不管。除了你刚才提及的奥布赖恩,大概还有约翰·米切尔和奥斯本·戴维斯。奥布赖恩是其中主张积极运用暴力手段的代表人物,不过他并未获得广泛支持。”
亨利理解奥康奈尔不亲自出面干预的缘由。
若该派系的势力强大到足以导致党内分裂,那自当别论;
但倘若在“青年爱尔兰派”内部,这种观点都近乎边缘化,确实没必要特意站出来打压。
一个团体规模一旦扩大,内部自然会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声音。
以奥康奈尔的性格,他应是认为,作为党的代表,为了这类小事亲自出面压制,并非恰当之举。
“可奥布赖恩毕竟是在下议院拥有议席的议员。即便未获广泛支持,他公然对奥康奈尔先生您的方式提出异议,这似乎不太妥当吧?”
“诚然,他声称可以使用暴力的言论不值一提,但在其他方面,也并非毫无探讨的空间,我自己也为此深感苦恼。与我主张当下应着力推进英语教育不同,那些年轻人主张摒弃英语,仅学习爱尔兰语……这类事情需要通过讨论来寻求解决之道,不能只因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便强行推行。”
“语言与民族主义紧密相连,这一点我能够理解。”
在其他方面,亨利了解有限,但奥康奈尔主张在倡导爱尔兰独立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作为英国官方语言的英语,这一观点确实存在矛盾之处。
当然,奥康奈尔有其合理考量。
他认为英语将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掌握英语本身便能赋予爱尔兰巨大的竞争力,因此不应排斥英语。
相反,年轻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则认为,学习英语会导致对爱尔兰语的忽视,进而削弱爱尔兰的民族特性。
至少在这一点上,双方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并不存在强行推行某一方意见的必要。
奥布赖恩便是对奥康奈尔政策提出异议的人中,较为激进的一位。
“不过,你为何突然提及此事呢?我不太明白这与辉格党有何关联。”
“这一点我还需进一步深入调查。但多亏了奥康奈尔先生您,我似乎己觅得一些线索。”
“是吗?那就好。”
“但要彻底了解事情的全貌,还是得听当事人亲口讲述。可按常理推断,他不太可能主动将这些告知我吧?”
对于连奥康奈尔都批评为不够稳健的“年轻爱尔兰派”而言,亨利实际上近乎于阻碍爱尔兰独立的卖国贼。
冷静分析谁对爱尔兰更有帮助,答案不言而喻,但极端主义者从一开始便不会思考这类问题。
当然,这些年轻人尚未极端至此,但他们对亨利抱有不友好态度,这一点确凿无疑。
“若有机会,我帮你与他牵线搭桥如何?”
“不必了。如此一来,辉格党岂不是会知晓我与奥布赖恩有所接触?倘若交谈不顺利,他极有可能将一切和盘托出。所以,接触之事我会自行设法解决。但若要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或许需要一些特殊手段,还望你能理解。”
“我只是以防万一问问,你不会有什么不良企图吧?”
“当然不会。”
像亨利这般有教养之人,怎会去殴打或杀害他人,况且对方还是下议院议员。
亨利只是打算巧妙地给他们制造一点危机感。
在其他方面,亨利所知有限,但他理解“青年爱尔兰派”主张在特定情形下可使用暴力。
既
然他们如此主张,亨利相信他们也应有成为暴力对象的觉悟。
若没有这种觉悟,那这次便是个绝佳的教训。
>>>
1837年7月的伦敦,威廉西世己离世约三周。
葬礼按计划在温莎的圣乔治礼拜堂庄重举行。
依照现任国王不参加先王葬礼的惯例,维多利亚并未现身。
这旨在通过现任君主不参与前任君主葬礼的方式,彰显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新时代的开启。
作为替代,威廉西世的弟弟苏塞克斯公爵代表女王,站在仪仗队正后方,引领送葬队伍。
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上议院和下议院的全体议员齐聚一堂,将礼拜堂挤得水泄不通,坎特伯雷大主教作为代表诵读了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