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亨利的计划与野心

 哪个正常国家会容忍一个向自己国家大量输出毒品的国家呢? 

 从维多利亚女王即位的1837年起,清国的道光皇帝积极加强对鸦片的查禁,英国商人的贸易收支再度陷入困境。免费看书就搜:你阅读  

 在这种情形下,还想通过外交手段让清国解除鸦片禁令,真不知道他们是真觉得可行,还是想给亨利挖坑。 

 这又不是亨利能通过洗脑或者拒绝就能解决的事情。 

 亨利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种推测。 

 让出身带有亚洲血统,又对清国文化极为了解的亨利担任外交负责人,当前的局面或许会迎来戏剧性转变。 

 如果将这种传闻散布出去,如今一路下跌的鸦片公司股票,说不定就能止跌回升。 

 倘若股票能够回升,他们便可以趁机抛售,将损失降到最低,而且还能向那些提供资金的垄断集团表明,自己己经尽力。 

 即便事情最终走向最坏的结果,他们也能宣称自己尝试了所有办法,实在无能为力。 

 又或者,这一切甚至可能是为战争埋下的伏笔。 

 不管怎样,他们想利用亨利的血统谋取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亨利也可以为自身利益考量而行动,也无可厚非呢? 

 “首相,你应该清楚,我虽出生在清国,但地位卑微。倘若他们知晓这一点,恐怕不仅会轻视我,尊重我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往好的方面想,最多也就是‘哦,真新奇’这样的反应。” 

 “但至少他们会觉得你比我们更了解情况吧?” 

 “而且,要想改变皇帝下达的命令,就必须亲自前去谈判。可要见到皇帝,就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而我们之前的代表不都拒绝这么做吗?理由是这会损害英国王室的威严。” 

 “我也记得有这么回事。那叫什么来着?就是要跪三次,磕九个头的那种野蛮礼仪,对吧?” 

 在亚洲,作为天下秩序中心的皇帝,这样的礼仪本是理所当然。 

 但在英国看来,强迫他国行此礼仪,简首是荒谬至极的暴行。 

 然而,连这样的礼仪问题都无法达成一致,还谈什么外交解决,这算哪门子的外交解决之道呢? 

 1792年,正值乾隆五十七年,英国再度谋划派遣使团出访清国。 

 此次选派的特命全权大使是乔治·马戛尔尼(gee maey),他曾出使俄国,还担任过印度孟加拉长官,有着丰富的外交与行政经验。 

 使团副使则为斯当东(gee thomas staunton),随行人员多达80余人,阵容堪称豪华。 

 其中包含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医生等专业人才,还有95名卫兵负责安全保卫。 

 整个使团由兵船护送,所有费用均由东印度公司承担。 

 使团所携带的“贡品”极为讲究,价值约1万5千余英镑。 

 这些物品涵盖了天文、地理仪器、图书、毯毡、军用品、车辆以及船式等,总计600箱。 

 每一件皆是精心挑选,旨在全方位展示英国当时的文明成就与先进科技。 

 英国政府在给马戛尔尼的训令中,着重强调要尽力尊重并迁就清国的礼仪习俗,但务必明确展现清英两国平等的地位。 

 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8月,马戛尔尼一行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北京。 

 然而,清朝方面却先入为主,以为英使此番前来是为向乾隆帝贺寿,便将使团带来的礼物一概视作贡物。 

 在朝见礼节上,乾隆皇帝要求马戛尔尼行跪拜大礼,而马戛尔尼却坚持只肯行英式一膝一跪之礼,坚决拒绝行清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之礼。 

 这一僵持局面让乾隆皇帝极为不悦。 

 随后,英国使团提出有条件的妥协方案,即将来清国派使团到伦敦时,也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者清国官员向使团所携带的英王画像行跪拜礼。 

 但清廷官员果断拒绝了这一条件。 

 首到清朝官员见到英国国书,才惊觉英使来访并非仅仅为了贺寿,实则另有诸多请求,于是当即决定让英使尽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