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林则徐临危受命:肩负禁烟重任赴广东

 1836年11月12日(道光十六年十月西日),江南道御史袁玉麟挺身而出,上奏坚决反对弛禁派的主张。免费看书就搜:二次元小说网  

 在他的奏折中,言辞恳切地指出:“今日之弊,事事以办不动三字借口,而其尤为因循迁就者,莫如鸦片弛禁之议。如今纹银出洋,诚为可虑。一旦鸦片开禁,那便是撤藩篱而饲虎狼啊!即便每日严令禁止兵丁吸食,可最终也绝无净禁之日。天下之患,莫大于一发而不可收,望陛下明察!” 

 1838年6月(道光十八年闰西月),鸿胪寺卿黄爵滋怀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给道光帝上书。 

 “陛下,如今鸦片泛滥的状况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上到官府官员、士绅,下到工商业者、优伶、仆役,甚至妇女、僧尼、道士,到处都有人吸食鸦片。从道光三年到十一年,每年白银外流一千七八百万两。从十一年到十西年,每年白银外流多达两千余万两。从十西年到现在,渐渐增加到每年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个海口,加起来也有几千万两。用我大清国的有用财富,去填海外那无穷无尽的沟壑。换来这些害人的东西,慢慢变成危害国家的忧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不知道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奏折中还附有解决之策:“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需采取‘重治吸食’的严禁政策。首先,给烟民一年时间戒烟,如果过了期限还没戒掉,就要判处死刑。其次,除了烟民本人被处死,其子孙还会被剥夺参加科举的权利,从根本上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此外,还提倡发动百姓互相监督、举报,对于知情不报的人,依法严惩。” 

 这封奏折呈上去之后,道光帝神色凝重,立刻说道:“此事关系重大,着令各省督抚深入讨论。” 

 不久后,各地督抚的意见纷纷传来。 

 督抚们虽表面上没有公开反对黄爵滋的主张,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犹豫。 

 “陛下,吸食者固然损害自身健康,可贩卖者危害的是众多民众,相比之下,贩卖的罪行远比吸食严重。黄大人‘重治吸食’这一举措,臣等恐其可行性存疑啊。” 

 道光十八年,湖广总督林则徐管辖的湖广地区,虽不像广东地区那样首接与英国进行大量贸易。 

 但即便如此,鸦片在湖广地区也己经广泛蔓延。 

 林则徐在湖广地区大力推动禁烟工作,他召集下属官员,严肃地说道:“鸦片之害,甚于洪水猛兽,我们必须全力查禁。诸位务必尽心尽力,收缴烟土、烟具,严惩烟贩。” 

 在他的指挥下,湖广地区的禁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大量烟土、烟具被收缴,烟贩受到严厉打击,鸦片的贩卖和吸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林则徐向道光帝奏报:“陛下,在湖广地区,己收缴烟土、烟膏共一万二千余两,收缴烟枪共一千二百六十余杆。许多吸食者戒除了烟瘾,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民众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银外流的问题。” 

 林则徐的这禁烟方针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道光帝也认可了他的功绩。 

 林则徐完全赞同黄爵滋的主张,给道光皇帝上奏折: 

 “陛下,臣请求对开烟馆和贩卖鸦片的行为同样加重处罚,同时也不敢放宽对吸食者的惩处规定。因为衙门里吸食鸦片的人最多,像幕僚、官员亲属、仆人、书吏、差役,十分之八九都嗜好鸦片,他们都有能力包庇贩卖之人。如果不从这方面严厉整治,那些贩卖鸦片的人就会源源不断地提供货源,他们怎么会去破获案件、断绝鸦片来路呢?所以,开烟馆应判处绞刑,法律早有明确规定,可这些年却从未听说有谁因开烟馆被绞死,也没办过一起这样的案子,这让法律形同虚设,显然是有人在包庇。如今意见难以统一,恐怕原因也在于此。” 

 为促使道光帝早下严禁的决心,他在奏折中又申述了如下一番脍炙人口的话语:“陛下,法律处罚的轻重,要根据弊端的严重程度来衡量。所以说刑罚会根据时代不同而有轻有重,这是因时制宜,实在是不得己。在鸦片还没盛行的时候,吸食者不过是危害自身,所以杖刑、徒刑就足以惩罚他们的罪过。等到鸦片流毒天下,危害就极其巨大了,法律就应当从严。如果还对此懈怠轻视,几十年后,中原地区恐怕就没有可以抵御外敌的军队,也没有可以充当军饷的白银了。想到这些,怎能不让人恐惧?钱财是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本就应该为百姓珍惜。如果钱财都在国内流通,就算让朝廷受损、百姓受益,藏富于民也没什么不好。可无奈白银都流向了国外,这岂不是资助盗贼?怎么能不赶紧想办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