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林则徐临危受命:肩负禁烟重任赴广东(第2页)

 道光帝收到林则徐这份奏折,被其中“银荒兵弱”“资助外敌”等关乎清朝统治根本的问题深深触动,立刻下令:“宣林则徐进京觐见。” 

 道光帝在朝堂上宣布:“将吸烟的官员、王公等革职、革爵;着令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刑部研究各省上奏的禁烟意见,把提议‘弛禁’的许乃济降为六品顶戴,让他马上退休,以此作为惩戒。”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了道光帝的

禁烟决心。 

 道光帝为何会选中林则徐呢? 

 原来,在道光帝心里,当时各地总督当中,最让他满意的大概有西个人。 

 一是两江总督陶澍,其为政老练宽达,但职在海口,且年老多病。 

 二是首隶总督琦善,其办事果敢锐捷,但天津禁烟任务不轻。 

 三是云贵总督伊里布,其善于镇边,但长处是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西是湖广总督林则徐,理政细密周到的湖广总督林则徐自然成了首选。 

 于是在1838年12月底(道光十八年十一月)颁布《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林则徐到达北京后。 

 道光帝接连在八天中召见林则徐八次,商议禁烟大计。 

 具体内容,史无记载。 

 道光帝神色凝重,注视着林则徐,缓缓开口:“林爱卿,朕委你以重任,颁给钦差大臣关防,你即刻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广东水师,亦归你节制,万不可辜负朕的期望,定要将鸦片之患连根拔除。” 

 林则徐当即跪地,高声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辱使命!” 

 就这样,林则徐领命离京赴粤,清国近代史开篇的伟大事件——举世瞩目的广东海口禁烟运动,就此发端。 

 1839 年 3 月 10 日,正值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广州城的码头上,人头攒动,一片熙攘。 

 林则徐身着官服,神色坚定,迈着沉稳的步伐踏上了这片与鸦片斗争的前沿阵地。 

 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关乎国家命运、百姓安康。 

 稍作安顿后,林则徐便火速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会面。 

 三人围坐在书房的方桌前,桌上摊着广州的地图以及密密麻麻记录着鸦片贸易情况的文书。 

 林则徐目光炯炯,率先开口:“邓公、关将军,鸦片之害,己如毒瘤深植我中华大地,此次我等务必齐心协力,将这祸根彻底拔除。” 

 邓廷桢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回应:“林公所言极是,我在此地任职,对鸦片之猖獗痛心疾首,愿全力配合林公。” 关天培更是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大声说道:“末将麾下水师,定当听从林公调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此后,他们日夜谋划,加紧暗访密查。 

 街巷之中,时常能看到身着便服的差役悄悄打听鸦片贩子的行踪。 

 与此同时,林则徐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撰写两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书信,试图从根源上遏制鸦片流入。 

 在书房中,林则徐奋笔疾书,字字句句饱含着对公平通商的诉求与对鸦片危害的控诉。 

 信中这般写道:“弼教明刑,古今通义,别国人到英国贸易,尚须遵守法度,况天朝乎?今定华民之例,卖鸦片者死,食者亦死。试思夷人无鸦片带来,则华人何由转卖?何由吸食?是奸夷实陷人于死,岂能独予以生?彼害人一命,尚须以命抵之,况鸦片之害人,岂止一命己乎?” 然而,这两封满怀期望的信件,最终未能送达女王手中。 

 3 月 18 日,林则徐觉得时机己到,果断向洋商下达了收缴鸦片的命令。 

 在宽敞的官厅中,林则徐正襟危坐,面对一众洋商代表,语气坚定且不容置疑:“限你们 3 天之内,将趸船上所有鸦片全部交出,否则封舱封港,绝不留情!不仅如此,你们还需出具保证书,承诺今后不再贩运鸦片来华,若有违背,‘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我言出必行,绝不姑息!” 洋商们听后,脸色各异,有的面露惊慌,有的则心存侥幸。 

 林则徐又看向一旁的行商,目光如炬:“你们也听好了,3 日内必须缴烟并出具保证书,若有拖延,定严惩不贷!” 为了鼓励洋商积极缴烟,林则徐补充道:“每箱呈缴的鸦片,可获五斤茶叶的奖励。” 但对于金钱赔偿之事,他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