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清英初晤风云起(第2页)

 “只是幼时所学,便能如此娴熟地运用我国语言,甚至他国语言,这可能吗?”林则徐心中仍存疑虑。 

 “这般说或许有些自夸,但在语言方面,我自觉颇具天赋。事实上,算上其他西方语言,我通晓七种语言。”亨利微微仰头,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当真不可思议。不管怎样,能有一位熟悉我国语言和文化的人作为代表前来,实乃幸事。若大使先生您真在北京长大,那我相信,您应该对两国间发生的事有确切认知。”林则徐感慨道。 

 “是的,我十分清楚。因为从血脉上来讲

英国和清国都是我的祖国,迄今为止,我国与贵国在外交上产生摩擦,多因对亚洲文化生疏。但我满怀诚意,定会尊重贵国文化与习俗。若皇帝陛下愿意接见我们,我定会怀着恭敬之心行礼。”亨利言辞恳切。 

 “哦……此前贵国来的代表,曾坚决拒绝在任何人面前双膝下跪,称西方人无此礼节?”林则徐目光灼灼,盯着亨利。 

 “您所言极是。两国体制不同,在英吉利哪怕是在国王陛下面前,也只是单膝下跪以示敬意,这是我们的文化习俗。不过清国不是有‘入乡随俗’这一说法吗?”亨利不卑不亢地回应。 

 从他自然提及“入乡随俗”来看,所言似非虚假。 

 看来,或许因生于京城,不管怎样,他似乎还懂些规矩,这倒也算一桩幸事。 

 “所以,您是说往后会遵守我国规矩,是吗?”林则徐追问道。 

 “当然。我期望大英帝国与清国能建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故而亲赴这遥远之地。”亨利郑重说道。 

 “那咱们便首入主题吧。我国绝不容许你们带入鸦片,望您尊重我国决定。如此,我们便能如往昔一般,恢复正常贸易。”林则徐神色一凛,语气坚定。 

 “我亦有此期望,可因邓总督收缴鸦片,我国商人遭受了巨大损失。我国希望在关系正常化之前,先解决此事。我也不能全然不顾我国国民意愿,还望您多多体谅。”亨利目光坦然,与林则徐对视。 

 把贩卖毒品被查禁说成“遭受损失”,这说法合适吗? 

 林则徐心中怒火中烧,恨不得破口大骂,但念及这是初次见面,还是强压怒火,决定尽量友好对话。 

 与之前遇到的那些英国家伙不同,这个叫亨利的年轻人,似乎相对易于沟通。 

 “……好吧,我们己明晰彼此诉求,那就另寻时机深入探讨。”林则徐沉声道。 

 “好的。那我也再整理整理资料,改日再来拜访您。”亨利如刚来时那般,恭敬地鞠了一躬,而后起身离开座位。 

 林则徐独自坐在椅上,心中下定决心:看来有必要采取比当下更为强硬的应对举措了。 

 或许,有时明确彰显我国实力,才是正确之举。 

 无论是那些“洋鬼子”,还是周边的朝贡国,都得让他们再度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的中心究竟是哪个国家。 

 >>>应对与冲突升级 

 虽只是初次见面,但林则徐正如亨利所了解的历史中那般,是个坚定、客观,既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又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才。 

 若道光皇帝当初全然依照他的要求行事,或许原本的历史走向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从时代背景来看,林则徐似乎也难以摆脱作为清国人的局限性。 

 在他眼中,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是清国,世界的中心亦是他所生活的清国。 

 虽说他认识到西方势力颇具威胁,可仍坚信清国无论如何都不会战败。 

 当亨利表示会适当尊重清廷的习俗时,林则徐理所当然的反应便是例证。 

 反正现阶段,亨利本就无意面见皇帝,对方也没这意思,说几句漂亮话又有何难?不过是嘴上功夫罢了。 

 不管清国多么富有改革精神、视野多么开阔,只要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就势必会将他国视为附属。 

 所以,这般情形正合亨利心意。 

 至少,他希望在这段时间里,他只要不断拱火,让林则徐按照原历史行动即可。 

 而且,他也做好了用几年时间来完成他的计划。 

 洋商们私下聚在一起,对林则徐的命令议论纷纷。 

 “亨利大使先生,谈得如何?”威廉·渣甸和同伴詹姆斯·马地臣问道。 

 “一切正如我们所料。我觉着他比总督邓廷桢更为严厉果断。能真切感受到,他坚决不允许哪怕一丝鸦片流入的决心。”亨利神色的平静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