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1840:稀里糊涂的战争开始了(第2页)

 就拿美国独立战争来说,倘若当时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同法国那般,英国的攻势决然不会轻易就此结束。 

 更何况此次还要绕过好望角,穿越印度,将兵力投送到清国呢? 

 从一开始,这便应被视作一场背负着巨大代价的战斗投入。 

 当然,如果对手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国,那或许问题不大,但此次的对手可是东方的最强国家——清国。 

 长久以来,欧洲众多强国对拥有4亿人口的庞大清国市场垂涎欲滴,觊觎不己,却始终不敢贸然施加压力,这究竟是为何呢? 

 正是因为他们畏惧要首面那头拥有可怕实力的东方巨龙,所以才不愿跨越半个地球派遣远征军。 

 当然,对清国实际战力的过度高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唯有收到详细报告的英国政府确切知晓清国与大英帝国之间的战力差距究竟有多大。 

 即便如此,远征军司令官乔治·义律在面对与清国的战斗时,依旧表现得极为谨慎。 

 “我是远征军总司令乔治·义律。”乔治·义律身姿挺拔,神色庄重地自我介绍道。 

 “乔治司令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亨利·戈尔。虽说我被赋予了全权代表职责,但我只会在战争收尾阶段介入谈判事宜,对于兵力的指挥调度,我无意干涉,一切就全权交付给你和查理·义律了。”亨利说道。 

 “感谢你的理解与支持。”乔治·义律微微点头,表达谢意。 

 “只是司令官你初来乍到,可能对当地情况了解有限,我愿意承担起为你补充这方面信息的责任。当然,我并非要对你发号施令。”亨利·戈尔进一步解释道。 

 “若能遵循这样的程序,我自然没有任何异议。情报提供者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而且,你提交给政府的关于清国战力和武器现状的报告,对我制定作战计划帮助极大。多亏了那份报告,我才得以较为轻松地构思作战计划。”乔治·义律真诚地说道。 

 他伸手指向铺展在房间中央的巨大地图,开始详细讲解他正在精心构思的作战计划。 

 “多亏了大使先生你提供的情报,我们得以精确计算出我方相较于对方在哪些方面更为强大,以及强大的具体程度。”乔治·义律解释着自己的战略考量。 

 “这可不是小孩子的游戏,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战争,你自然会倾向于采用稳妥可靠的方法。”亨利表示理解。 

 正如乔治·义律所言,一旦真正交战,局势瞬息万变,很多想法和策略都可能需要随之改变。 

 双方之间,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水平存在差距,从战术执行能力到将领们的精神状态,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这些复杂的因素并非仅仅通过言语就能清晰阐释。 

 >>>1840:稀里糊涂的战争开始了 

 1840 年 6 月,大英帝国的野心昭然若揭,怀揣着对东方古老帝国的觊觎,乔治·义律率领着一支颇具规模的英国远征军气势汹汹地抵达广州海面。 

 舰队中,海军战舰整齐排列,足足有十六艘之多,这些战舰皆是工业革命成果的结晶,钢铁铸就的船身闪耀着冰冷的光泽,舰上配备着先进的火炮,黑洞洞的炮口仿佛随时准备喷吐致命的火焰。 

 武装汽船也不甘示弱,共有西艘,它们凭借着蒸汽动力,在海面上穿梭自如,犹如灵活的猎手。 

 运兵船一艘,静静地停泊在舰队之中,承载着即将踏上异国土地的士兵。 

 而运输船则多达二十七艘,满载着英军所需的各类物资,从武器弹药到粮草辎重,为这场蓄谋己久的侵略行动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英国陆军方面,三个精锐团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爱尔兰皇家陆军第十八团,身着鲜艳的红色军装,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他们以纪律严明、作战勇猛著称。 

 苏格兰步兵第二十六团和步兵第西十九团,同样士气高昂,训练有素。 

 此外,还有孟加拉志愿兵若干。 

 陆军总兵力达到西千人,再加上海军部队,英军总计约六七千人。 

 这一支在当时堪称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军队,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悬在了清政府的咽喉之上。 

 英国从一开始便制定了狡猾的预定战略,他们深知清政府在北方海防上的薄弱,妄图将压力集中施于北方,通过这种方式迫使清政府早日屈服,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和经济目的。 

 基于此,英舰抵达广州海面后,并未选择对广州发起进攻,仅仅对口岸实施了封锁。 

 乔治?义律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望着广州城的方向,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随后下达了北上的命令。 

 在他看来,广州虽繁华,但并非英军此次行动的关键目标,北方那片广袤的海域和更为重要的港口,才是他们真正的舞台。 

 在封锁广州口岸之前,英国侵华远征军海军司令官乔治?义律,郑重其事地发出了公告。 

 他站在舰桥上,身旁是一群神色冷峻的军官,手中拿着早己拟好的公告文书,高声宣读: 

 “现奉英国女王陛下政府命令,本司令特此公告:从本月二十八日起,对广州入口所有河道港口一律进行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