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清朝宣战

 >>> 

 1841年1月27日,京城紫禁城的氛围庄严肃穆得近乎压抑,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凝重的气息。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死寂,一名信使怀揣着加急战报,神色慌张地疾步闯入。 

 广东大角、沙角失守的噩耗,就这样如一道惊雷,瞬间在朝堂之上炸开。 

 彼时,道光皇帝正端坐在养心殿那威严的御座之上,全神贯注地审阅着各地呈递上来的奏章。 

 听闻此讯,他的手猛地一颤,手中紧握的朱笔“啪”地一声掉落于地,在寂静的殿内发出清脆而突兀的声响。 

 道光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双眼怒目圆睁,仿佛要喷出火来,大声怒喝道:“英夷如此猖獗,竟这般嚣张,连陷我大角、沙角,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盛怒之下,道光皇帝丝毫没有犹豫,当即斩钉截铁地下旨对英宣战。 

 他迅速转身,对着身旁侍奉左右的太监,语气强硬且不容置疑地说道:“即刻传朕旨意,命琦善与两江总督伊里布速速整军进兵,不得有丝毫延误,务必将英夷赶出我大清领土!朕要让这些蛮夷知道,我大清的威严,不容侵犯!” 

 仅仅三日之后,又一则令人痛心疾首的噩耗传至紫禁城。 

 道光帝得知,那糊涂臣子琦善,竟鬼迷心窍,将香港50年的共治权拱手让给了英国。 

 这一消息如同在他本就愤怒的心头,又重重地浇了一桶油。他猛地拍案而起,桌上的奏章被震得散落一地,口中更是痛斥道: 

 “琦善这等无能之辈,昏庸至极,竟做出此等辱没祖宗、丧权辱国之事,实在不堪大用!实在是我大清的耻辱!” 

 紧接着,道光帝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下令道: 

 “着即革去琦善官职,即刻锁拿进京,抄没其家产,暂判斩监候,以儆效尤!朕要让朝中百官都看看,卖国求荣者,必将受到严惩!” 

 随后,又迅速补授原刑部尚书祁贡为两广总督,同时宣布在祁贡未到任之前,由广东巡抚怡良署理此职,力求尽快稳定局势。 

 为了彻底扭转当下不利的战局,道光帝经过深思熟虑,加派自己的侄子、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任命户部尚书隆文和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下令继续向广东增派大量兵力。 

 朝堂之上,道光帝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扫过诸位大臣,斩钉截铁地说道:“朕意己决,《穿鼻草约》乃琦善擅自签订,朕绝不承认,定要让英夷知晓我大清威严不可侵犯!我大清的每一寸土地,皆不容他人觊觎!” 

 不仅如此,道光帝又因两江总督伊里布在战事中表现出“游疑畏葸”之态,令其大失所望,随即将伊里布撤换,改任积极主战的裕泰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主持战事。 

 随后,一道道加急旨意如同雪片般从京城发出,向着内地各省抽调精兵强将,一支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赴广东,奔赴抗英前线。 

 >>> 英军行动 

 另一边,在与琦善经过两次会晤之后,亨利心中对琦善的态度渐渐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他敏锐地发觉,琦善在诸多关键事宜上,总是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并不像真心实意要履行那份他们所达成的协议。 

 而此时,清军不断增兵治防的一举一动,也都被英军安插的眼线所洞悉,消息源源不断地传至亨利耳中。 

 亨利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暗自盘算着:“清人如此大张旗鼓地动作,怕是另有图谋,绝不能再坐以待毙。”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亨利咬了咬牙,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击。 

 2月26日清晨,海面上弥漫着一层厚厚的薄雾,仿佛为即将到来的战斗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危险的面纱。 

 英军舰队悄然集结在虎门附近海域,一艘艘战舰犹如潜伏在黑暗中的巨兽,蓄势待发。 

 随着亨利一声令下,“进攻!”英军如潮水般向虎门发起了总攻。一时间,炮声震天动地,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天。 

 清军在虎门的炮台虽奋力抵抗,将士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纷纷冲向各自的战位。 

 然而,英军的炮火实在太过凶猛,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来,威力巨大。 

 在英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清军的一座座炮台接连被摧毁,砖石飞溅,硝烟弥漫。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身先士卒,宛如一位战神般屹立在炮台之上,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将士们顽强还击。 

 他手持佩刀,眼神坚定,大声呼喊:“吾等身为大清将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今日定要与炮台共存亡,杀尽英夷!扬我大清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