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清朝宣战(第2页)
然而,尽管关天培和将士们拼死抵抗,在英军的猛烈攻击下,最终还是寡不敌众,力战而死。
虎门炮台尽数沦陷,清军的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
翌日,英军乘胜追击,士气正盛,首扑虎门口内的乌涌炮台。
清守军面对英军如狼似虎的进攻,虽有部分英勇的将士奋起抵抗,与敌
人展开殊死搏斗,但无奈双方实力悬殊过大。
最终,被俘和伤亡者各千余人,其余大多吓得丢盔弃甲,不战而逃。
英军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乌涌炮台。
随后,英船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地径首驶入黄埔,广州城的危机愈发逼近。
3月2日,英军的兵锋并未就此停歇,他们继续向着琶洲炮台发起进攻。
在英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琶洲炮台的清军守军苦苦支撑,但终究难以抵挡。
很快,琶洲炮台便被攻克。
紧接着,3月3日,英军又将贪婪的目光对准了琵州炮台。
经过一番激烈的激战,琵州炮台也未能幸免,落入英军之手。
此时,英军的兵锋距离广州城仅有数公里之遥,广州城危在旦夕,仿佛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随时可能被敌人的铁蹄踏破。
>>> 第一次广州之战
1839年3月,商馆被烧后,清英贸易自此便如同被一道铁闸截断,戛然而止,陷入了长达两年的停滞期。
英国商人们心急如焚,大厅内,一位满脸络腮胡的英国商人猛地拍着桌子,操着浓重的伦敦腔,愤怒地吼道:
“这该死的封锁,我的货物都快烂在仓库里了,再这么下去,我们都得破产!都得喝西北风去!”
旁边一位戴着金边眼镜的商人也附和道:
“是啊,英国政府也得想想办法,不能让我们的利益就这么白白打水漂。我们在清国投入了这么多,不能就这么被他们毁了!”
在这般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下,亨利自与琦善在广州开启和谈,恢复贸易便成了他心心念念的头等要事。
谈判桌上,亨利对琦善说道:
“贵国若能早日恢复通商,我大英帝国必定会与贵国保持友好往来,共同获利。这对双方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啊。”
琦善皱着眉头,心中满是忧虑,无奈地回应道:
“通商之事,需从长计议,不可仓促决定。这其中牵扯众多,关乎我大清的民生经济,得慎重考虑。”
亨利眼中闪过一丝不悦,语气微微加重:
“如今局势,恢复通商对双方都有利,还望大人能尽快促成。我们大英帝国可是带着十足的诚意来的,可别让我们失望。”
1841年3月3日,琦善在万般无奈之下,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前往英舰。
余保纯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英舰,神色紧张地对亨利说:
“琦爵即将罢黜,此事还望贵方能斟酌一二,暂且停战。如今局势微妙,还请贵军给我们一些时间来妥善处理。”
亨利听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随后冷冷开口:
“停战可以,但条件得重新谈谈。赔款必须增至1200万两,成立香港特区和增开通商口岸设立经贸区。广东将军阿精阿、广东巡抚怡良、前两广总督林则徐和邓廷桢,必须在3天内共同当面盖印,否则,休怪我军不客气!这是我们的底线,没得商量。”
3月5日,参赞大臣杨芳抵达广东。
码头上,百姓们满怀期待,欢呼雀跃。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满含热泪,激动地喊道:
“杨大人来了,咱广州有救了!杨大人定能击退英夷,还我们太平日子!”
人群中也纷纷附和:
“是啊,杨大人威名远扬,定能不负众望!”
杨芳看着热情的百姓,心中暗暗发誓,定要保家卫国。
此时,因奕山、隆文未到,杨芳暂领广东军务,肩负起了保卫广州的重任。
3月6日,停战期满,英军再度发起进攻。
猎德、二沙尾炮台战场上,清军将领挥舞着长刀,大声呼喊:
“弟兄们,杀啊,保卫我们的家园!为了大清,为了我们的妻儿老小,拼了!”
可面对英军猛烈的炮火,清军士兵们惊慌失措,被那强大的火力吓得胆战心惊,纷纷抱头乱窜。
清军士兵边跑边喊:“炮火太猛了,我们顶不住啊!兄弟们,快跑啊!”很快,炮台沦陷,清军的防线再次被突破。
就在这天,清廷再次派余保纯去谈判。
余保纯焦急地对亨利说:
“我方希望停战,可皇帝断不会批准您提出的那些无理条件。这些条件实在太过苛刻,我大清绝难接受。”
亨利沉思片刻,心中权衡利弊,说道:“也罢,看在你的面子上,暂且停战几日。但这只是暂时的,你们可得抓紧时间考虑清楚,别敬酒不吃吃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