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清朝宣战(第3页)

 次日,杨芳给道光帝上奏。 

 他在书房中,一边写一边暗自思忖:东路炮台失陷之事可不能如实上报,得想个法子遮掩过去,不然皇上怪罪下来,可吃罪不起。 

 于是,奏章中满是他如何精心布防,英勇御敌的吹嘘之词,将失败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道光帝在紫禁城养心殿内,看完奏章后,微微点头,欣慰地说道: 

 “杨芳果然不负朕望,

览奏稍纾忧念。看来杨芳确实有几分本事,能让朕稍稍安心。” 

 3月10日,广东当局试图“以夷制夷”,向美国商船发放入港贸易红牌。 

 消息传到英军处,亨利怒不可遏,咬牙切齿地下令道: 

 “清政府竟敢如此,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即刻封锁广州!让他们知道,敢戏耍我们是要付出代价的!” 

 3月12日,杨芳又上奏。 

 他在幕僚的簇拥下,得意洋洋地说: 

 “这次乌涌之战,我们大获全胜,斩毙逆夷多于官兵,得赶紧上奏皇上,邀功请赏。” 

 幕僚们纷纷谄媚附和:“大人英明,此等战功,皇上定会龙颜大悦。 

 大人此番立下大功,日后必是前途无量啊!” 

 杨芳接着又说:“如今英军势大,不如先‘暂时羁縻’,等时机成熟再一举歼灭。” 

 奏章送至道光帝手中,道光帝看完后,赞道: 

 “杨芳晓畅军务,不趋小利而误大局,朕期盼捷音之至。” 

 然而,现实中的杨芳却整日沉迷享乐,将战事抛诸脑后。 

 他在府邸中,把玩着刚买来的钟表洋货,对身旁的仆人说: 

 “去,再给我找几个俏童来,今晚可得好好乐一乐。这几日可把我累坏了,得放松放松。” 

 3月13日,琦善被押往北京查办,战事再起,大黄滘炮台沦陷。 

 3月16日,亨利不知琦善己北上,仍向其发出停战照会,派一艘打着白旗的小船前往广州城。 

 小船行至凤凰岗,清兵慌乱之中开炮射击。 

 小船上的英军水手惊恐地大喊:“我们是来谈判的,快停火!别开枪啊!”可清兵并未理会,小船只能狼狈返回。 

 3月17日,杨芳为了邀功,将击退白旗小船之事夸大为大胜仗上奏。 

 道光帝收到奏章后大喜,对身边的太监说: 

 “杨芳果然厉害,看来省城自可无虞。杨芳真是朕的得力干将,有他在,朕就放心了。” 

 亨利得知白旗小船被炮击后,怒不可遏,在军事会议上咆哮: 

 “清军如此无礼,必须狠狠报复,进攻广州!让他们知道大炮的厉害!” 

 3月18日上午,英舰从大黄滘北上,一路猛攻。 

 凤凰岗炮台,清军指挥官绝望地喊道: 

 “完了,我们挡不住了!兄弟们,快跑啊!” 

 一座座炮台相继沦陷,清军的防线彻底崩溃。 

 下午4时,英军占领广州十三行商馆,英国国旗再度升起,在风中肆意飘扬,仿佛在向清政府示威。 

 此时的广州城,己然危在旦夕,犹如待宰的羔羊,陷入了绝境。 

 回顾此前20天的广州内河战斗,林则徐在自己的居所中,焦急地对手下说: 

 “一定要加强布防,绝不能让英军逼近广州。广州乃我大清的重要门户,绝不能有失!” 

 怡良、杨芳也都拨兵拨炮,试图阻塞河道,加强防御。 

 但战场上,清兵怯懦无比,尽显颓势。 

 大黄滘炮台守军将领竟与英军私下商议: 

 “我们来场假战,你们别真打,给我们点面子就行。” 

 英军指挥官冷笑一声:“好,只要你们配合,少不了你们好处。” 

 而杨芳更是荒唐,在战场上指挥士兵布置“阴门阵”,士兵们面面相觑,一位年轻士兵小声嘀咕: 

 “这能挡住英军?简首是胡闹。这不是让我们送死吗!”结果清军一败涂地,防线彻底崩溃。 

 英军占领十三行后,亨利向广州当局发照会要求停战会谈。 

 3月19日,余保纯与亨利在十三行谈判。亨利傲慢地说道: 

 “只要你们发告示优待我们英国人,恢复通商,我们就撤兵。这是我们最后的条件,你们看着办吧。” 

 余保纯赶忙回去向杨芳、怡良、林则徐汇报。 

 三人商议后,3月20日派余保纯送去照会,同意了亨利的条件。 

 双方达成临时休战协议,此后,广州的和平维持了两个月。 

 但这和平,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随时可能被打破,危机依旧笼罩在这片土地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