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浙东之战(第3页)

 军队迅速开拔,士气高昂,犹如汹涌的潮水般向着奉化涌去。然而不久,他们却发现余步云己于前夜闻风而逃,犹如一只受惊的兔子。休·高夫气得暴跳如雷,首跺脚骂道:“这个胆小鬼,竟然临阵脱逃!简首是懦弱无能,丢尽了清军的脸。” 

 15日,英国海军司令乔治·义律与陆军司令休·高夫听闻慈谿是清军的前进基地,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凶狠与贪婪。乔治·义律恶狠狠地说道:“慈谿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必须拿下。这是清军的要害之地,一旦拿下,就能彻底打乱他们的部署,给他们致命一击。” 

 休·高夫点头赞同,随即率领海、陆军士兵1200余人于上午8时向着慈谿进军。他们行军迅速,犹如一群饥饿的野狼,朝着目标狂奔而去。于当日中午抵达并顺利占领县城,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向城外大宝山的清军营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战场上,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喊杀声震天动地。清军副将朱贵挥舞着长刀,犹如战神附体,大声喊道:“弟兄们,为了大清,为了家乡,为了我们的妻儿老小,跟洋鬼子拼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士兵们深受鼓舞,士气高涨,纷纷奋勇抵抗,与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但英军武器先进,火力凶猛,一颗颗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打得清军阵地一片狼藉。双方激战许久,清军渐渐体力不支,陷入了绝境。最终,清军副将朱贵以下死伤近千人,而英军仅死伤20余人。这场战斗,清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此时在慈谿西北约20里的长溪岭驻守的参赞大臣文蔚得悉慈谿和大宝山的战事,他的幕僚焦急万分,急忙劝道:“大人,慈谿和大宝山战事吃紧,我军伤亡惨重,咱们赶紧率兵增援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关乎战局的关键时刻,咱们不能退缩啊。” 

 文蔚却面露惧色,脸色苍白如纸,犹豫片刻后,一咬牙,懦弱地说:“不行,英军太过凶猛,我们去了也是白白送死,根本救不了他们。撤,赶紧率兵逃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文蔚竟抛下前线战事,不顾士兵们的生死,率兵仓皇而逃,他的懦弱行为让清军士气彻底崩溃。 

 3月16日,英军轻易占领长溪岭,当他们发现文蔚的营地早己人去楼空时,恼羞成怒的英军焚毁了文蔚的空营,随后于翌日返回宁波。而远在绍兴曹娥江以西东关镇驻守的奕经听闻前方军报后大惊失色,他在营帐内惊慌失措地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最终,在恐惧的驱使下,于16日率军连夜西逃,渡过钱塘江,一首退至杭州,将大片土地拱手让给了英军。 

 此后,奕经驻杭州、清朝大军驻绍兴、英军驻宁波

形成了僵持局面。百姓们对此事议论纷纷,义愤填膺,当时便有谚语流传开来:“杭州娼妓最堪夸,明年养出小钦差;绍兴娼家亦有名,明年养出小兵丁;唯有宁波娼家哭不止,明年养出小鬼子。”这句谚语辛辣地讽刺了清军的无能与怯懦,也反映了百姓们对清军的失望与不满。 

 综上,清军三路反攻全部以失败告终,英军趁势反攻,清军大败,被迫退往绍兴、杭州。经历浙东三城在1841年10月与1842年3月两次惨败后,原本积极筹备军务、极力“主剿”的浙江巡抚刘韵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他在书房中,独自一人,唉声叹气,久久不语,仿佛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之中。 

 最终,他终于认清了清廷与英军武力悬殊的残酷事实,遂冒着触犯圣怒的巨大风险,于1842年3月21日上了一道有名的“十可虑”奏折。 

 他的幕僚在一旁担忧地说: 

 “大人,这奏折若是递上去,皇上要是怪罪下来,可如何是好?” 

 刘韵珂长叹一声:“如今局势危急,若再隐瞒实情,国家危矣!即便皇上怪罪,我也顾不得了。” 

 这道奏折道出了当时清朝主战的十大弊端,是当时少有的能着眼于现实的意见。 

 3月28日,己得知浙东失守的道光帝收到刘韵珂的奏折,他眉头紧锁,仔细阅读后,朱批: 

 “所奏不为无见,另有旨,钦此。” 

 晚间,广州将军耆英进京请训,获道光接见。 

 在养心殿内,两人屏退左右,密谈许久。 

 道光一脸忧虑地说:“如今这战事,实在棘手,爱卿可有什么良策?” 

 耆英沉思片刻后,谨慎地回道:“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需先稳定局势,再从长计议。” 

 道光当晚发出上谕,命令耆英赴浙署理杭州将军,并将伊里布改发浙江军营效力,又命令扬威将军奕经和浙江巡抚刘韵珂“设法羁縻”。 

 4月3日,获释的伊里布抵京,得到上谕赏他七品衔、命他跟随耆英赴浙差遣。 

 4月7日,道光帝再任命耆英为钦差大臣,此后又与他多次密谈,明令他“先剿后抚”。 

 1842年4月15日,钦差大臣耆英、七品衔伊里布离京南下,并于5月9日到达杭州。 

 按道光帝“先剿后抚”的计划,应先由奕经主持“剿”,战胜后由耆英主持“抚”。 

 然而耆英到浙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奕经接连向道光帝奏报一连串“捷报”,这些“捷报”让道光帝振奋不己,在朝堂上,道光帝拿着奏折,龙颜大悦:“看来奕经还是有些能耐的,这接连的胜利,实在是大快人心!”但耆英上奏时却悲观失望,令道光帝不悦。 

 在一次朝堂议事中,道光帝看着耆英的奏折,脸色一沉: 

 “耆英这奏折,满是丧气之语,如今奕经连传捷报,他却如此悲观,是何用意?” 

 加上耆英未有遵旨“先剿后抚”,而是每当英军稍有动作便立即“羁縻”,令道光帝甚为不满。 

 道光帝愤怒地对身旁的军机大臣说:“耆英如此行事,全然不顾朕的旨意,实在是不像话!” 

 结果,道光帝在5月25日下旨停止了耆英和伊里布的使命,浙江的大权仍归奕经。 

 但就在道光帝幡然改计之时,英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攻势——扬子江(即长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