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长江战役(1)(第2页)
另一位将领却面露担忧,眉头紧皱,缓缓说道:“话虽如此,但英夷武器先进,枪炮威力巨大,战法也极为诡异,与我们以往遇到的敌人截然不同。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后果难以预料。”他的话语中透着冷静与理智,给在场的人敲响了警钟。
5月18日,英军对乍浦发动进攻,依然采用他们屡试不爽的海军正面炮击、陆军侧翼包抄的老战法。战斗打响后,刹那间,海面上炮声震天,火光冲天,英军战舰上的火炮齐发,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向清军阵地,掀起阵阵烟尘。清军阵地顿时一片混乱,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打得晕头转向。
“怎么回事?英夷怎么从高地攻过来了,这可如何是好?”一位清军指挥官惊慌失措地大喊,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他的脸上满是焦虑,西处张望,试图寻找应对之策。
“快,调整防线,顶住英夷的进攻!”另一位将领也扯着嗓子下令,然而战场上一片嘈杂,
喊杀声、炮声交织在一起,士兵们慌作一团,根本无法有效地执行命令,指挥陷入了极度混乱的状态。
尽管清军在战斗中陷入了困境,但英军在此战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共9人死亡、55人受伤。在天尊庙战斗中,清军奋勇抵抗,击毙了英国陆军中校汤林森。
“将军,汤林森中校战死了,我们的伤亡也不小!”副官焦急地跑到乔治·义律面前,神色慌张地报告。
乔治·义律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咬牙切齿道:“继续进攻,给我狠狠打击清军!让他们知道,阻挡大英帝国军队的下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决心要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
虽然大部分清军在战斗中因慌乱而逃跑,但驻防乍浦的八旗官兵却拼死作战,他们的顽强抵抗令英军大为震惊。
“这些八旗兵竟然如此顽强,不可小觑!”
休·高夫站在高处,看着战场上奋勇厮杀的八旗兵,不禁惊叹道,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敬佩。
此役,清军死伤1500余人,平民死难1500余人;副都统长喜身负重伤,在部下的掩护下,艰难地撤退至嘉兴,不久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
英军占领乍浦后,在乍浦逗留休整十天。
耆英在乍浦被占后,心急如焚,立即向清廷奏报乍浦失陷经过。
他在书房中,满脸愁容,对着幕僚哀叹道:“如今这局势,清军实在难以抵挡英夷的进攻,他们武器先进,战术灵活,我们节节败退。依我看,舍羁縻之外无他策啊,唯有求和,才能避免更多的伤亡和损失,保住大清的半壁江山。”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虑。
幕僚点头赞同,轻声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当前形势危急,清军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和谈虽屈辱,但或许是当下唯一的出路,能为大清争取一些喘息的机会。”
耆英随即向朝廷上奏,力陈求和主张。
不久,清廷又重新起用主张议和的伊里布,并送还乍浦之战中俘获的黑白洋兵16名,试图以此示好,表达和谈诚意,期望能与英军达成和平协议,结束这场可怕的战争。
5月28日,即英军攻占乍浦的第10天,英军全体撤离乍浦,继续北上,其下一个目标首指江苏省宝山县的吴淞(今属上海市)。
吴淞是长江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在过去两年中,吴淞的防御工事和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新任两江总督牛鉴在视察完吴淞防务后,满脸得意,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对手下说:
“你们看,咱们吴淞的防御工事如此坚固,城墙厚实,炮台林立,武器装备也不差,枪炮充足。英夷若来,定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我己经制定好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只要按照计划行事,定能保吴淞不失,让英夷有来无回!”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仿佛胜利己经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