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签订合约(第2页)
在一个天气晴朗,阳光却并不明
媚的日子里,耆英、伊里布、牛鉴三人应亨利之邀,登上了英国舰只进行拜访。
登上英舰,只见舰上一片忙碌景象,英军士兵们身着整齐的军装,手持先进的武器,来回穿梭,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傲慢与自信。
舰上的各种设备和武器,都显示出英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这让耆英等人心中更加忐忑不安。
耆英满脸堆着虚假的笑容,走上前去,对亨利说道:
“亨利大使先生,今日有幸登上贵舰,实乃荣幸之至。希望咱们此次和谈能顺利达成,往后两国可以友好往来,互通有无,永保和平。”
耆英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讨好,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缓和紧张的气氛,为和谈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
亨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冷笑,说道:
“那就要看你们的诚意了。只要你们切实遵守条约,履行各项规定,自然可以相安无事。但若是敢有丝毫违背,你们应该清楚后果。”
亨利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威胁,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随后,亨利也上岸答拜。在清政府特意安排的接待场所,装饰虽力求精美,处处都显示出清政府的诚意,但众人的心情却沉重无比,仿佛压着一块巨石。
伊里布小心翼翼地走到亨利面前,微微欠身,姿态显得极为谦卑,问道:“亨利大使,对于此次和谈条款,不知您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或者要求吗?若有的话,还请明示,我们一定尽力考虑。”
伊里布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小心翼翼,他害怕亨利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
亨利目光如炬,眼神坚定地说道:
“我的要求很明确,也很简单,你们必须毫无保留地全部接受我提出的条款。这是不容商量,也不容更改的,否则,一切免谈,战争将继续。”
亨利的声音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强大的自信和霸气,仿佛在告诉清政府,他们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
伊里布听后,心中一沉,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但又不敢多说什么。
他只能默默地点点头,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在这一刻,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
清政府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展开了西轮艰难的议约。
每一次议约,对于清政府的代表们而言,都如同一场煎熬。
静海寺内,气氛凝重压抑,仿佛一座无形的牢笼,将代表们紧紧地束缚住。代表们围坐在桌前,看着英国代表提出的一个个苛刻条款,眉头紧锁,愁容满面,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一位参与议约的官员,眼中满是悲愤与无奈,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关节都泛白了。
他低声对身旁的同伴说道:“这些条款简首是丧权辱国,苛刻到了极点。可如今我们战败,在人家的武力胁迫之下,根本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啊,看来也只能咬着牙全部接受了。”
官员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同伴无奈地长叹一口气,苦笑着说:“是啊,弱国无外交,战败了就得任人宰割,这世道可真是残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就要遭受这样的苦难,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同伴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绝望,他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终于,在1842年8月29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西日),在英军那威风凛凛的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清英双方正式签订了《江宁条约》。
签约现场,气氛庄严肃穆,却又透着一丝屈辱。
阳光洒在甲板上,却无法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
耆英面色凝重,双手微微颤抖着拿起笔,仿佛那支笔有千斤重。
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每一个笔画都仿佛是在割他的心。
在条约文本上缓缓签下自己的名字后,他抬起头,看着亨利,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说道:
“大使先生,希望此条约签订后,两国能真的如条约所言,永保和平,不再兵戎相见。”
耆英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他多么希望这一切真的能如他所愿。
亨利面无表情的说道:“只要你们严格遵守条约,和平自然可以长久维持。”
耆英此时从怀里拿出一封圣旨对亨利说:“这是我国陛下给您的圣旨,您不行跪礼”
耆英打开圣旨,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英吉利国之亨利大使,身兼中华与英吉利血脉。朕念及邦交永睦,冀两国恒享友好和平之盛景,特降殊恩,封亨利·戈尔为和睦王。望其善用此封,于两国往来之间,广布友善,以促双方情谊日笃,世世相安。钦此 。”读完后, 将圣旨交给亨利。
亨利伸手接过圣旨,既好奇又惊喜的说道:”劳烦你替我转达,对皇帝陛下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