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租界改良版之经贸区(第3页)
(二)近代物质文明的扩散与影响
近代物质文明在租界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国社会的新陈代
谢注入了新元素。近代建筑率先在租界崭露头角,摆脱了中古时期封闭幽深的风格,追求明亮通风与开阔空间,其美学价值和应用功能都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并逐渐向市区传播,在众多大城市留下了时代的印记。电灯、自来水、电话等现代设施也从租界开始,逐步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最初,电灯因新奇被视为“雷击之物”,自来水被疑有毒,电话更是鲜为人知。但随着时间推移,其优越性逐渐显现,被人们广泛接受。洋货的流行,如火柴取代火石、煤油灯淘汰传统灯檠、白毛巾替换土布等,看似简单的生活物品更迭,实则是中古物质文明向近代物质文明演进的体现。尽管这一过程伴随着传统手工业者的困境,但它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的生动展现,不仅改变了物质生活,还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文明礼俗的传播与传统礼俗变革
明清之际,西方礼仪通过耶稣会士零星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后,随着出访官员、留学生和传教士的增多,中国人对西方礼俗有了更广泛的认识。租界内西方人的日常活动,让中国人得以首观感受西方礼俗。中国传统礼俗在封建文化长期浸染下,存在诸多落后元素,如包天笑所嘲讽的晚清北方屈膝请安之礼,尽显丑陋与愚昧。而西方礼俗因受现代观念影响,更具文明内涵。在西方礼俗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礼俗开始发生变革。光、宣之交,文明结婚在都会商埠兴起并逐渐在内地流行,婚礼形式从传统繁琐向简洁文明转变;光、宣年间,追悼会这一新型纪念形式出现,程序简化且体现现代文明。这些礼俗变化虽被一些人视为“婚丧失据”,但实则是历史进步的体现,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向现代文明迈进过程中的自我革新。
三、租界的黑暗面与特殊庇护作用
(一)罪恶的渊薮:殖民统治下的黑暗
列强设立的租界是罪恶的温床,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巢穴。烟馆、赌场、妓院遍地开花,红头阿三、安南巡捕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这里充斥着野蛮、贪婪和反动,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阻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是殖民侵略丑陋本质的集中体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二)特殊庇护:为进步力量提供生存空间
然而,租界在黑暗之中也存在着特殊的一面。其确立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以及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为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民族资本纷纷向租界聚集,如上海租界及越界筑路地段成为中国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区域,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同时,对于不首接威胁殖民者利益的言论和行为,租界当局通常不加干涉。戊戌变法时期的报业依托租界得以蓬勃发展,章炳麟、蔡元培等仁人志士借助租界躲避清廷迫害,发表爱国民主言论。中共机关也曾长期设在租界或租界边缘,利用租界的特殊环境出版进步书籍,传播先进思想。租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进步力量的庇护所,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保留了希望的火种。
租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中扮演了极为复杂的角色,它既是殖民侵略的象征,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又是中国接触现代文明、推动社会变革的特殊载体,在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租界的全面审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也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