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上议院风云:亨利的幕后周旋与局势逆转
平民院与上议院依照惯例,在同一天,于不同房间分别举行会议。
当亨利应首相要求,在上议院发表演讲之际,平民院里,查尔斯与迪斯雷利正主导着一场激烈的意见交锋。
“政治家的素养,首要、次要乃至再次要的,皆是为了国民!”查尔斯言辞激昂,率先抛出观点,声音响彻整个平民院。
“爱尔兰人同样是大英帝国堂堂正正的公民,绝非殖民地人民。政府理应全力以赴,阻止这场可预见的灾难!”他的话语掷地有声。
“话虽如此,可这一切不都得砸钱吗?为了爱尔兰投入超出必要的预算,其他人必然会有意见。”立刻有人提出反对,质疑声在会场内回荡。
“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爱尔兰人的命就不值钱?”丹尼尔·奥康奈尔瞬间情绪激动,如同一头发怒的狮子,对反对者展开激烈反驳。
一时间,议会里喧闹嘈杂,乱成一团,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依据这份报告,一旦毫无防备地遭遇大饥荒,预计爱尔兰受灾人数将超200万!100万人面临死亡威胁,100多万人将被迫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要是之前没看到这份报告,我尚可说不知会有这般惨状。但如今,在座诸位都己亲眼目睹。”奥康奈尔情绪愈发激动,挥舞着手中的报告,声音愈发高亢,“那么,若将来真的爆发如此灾难,那些袖手旁观、反对采取应对措施的人,必须为这些悲惨的死亡负责!为何?因为他们明明知晓却装作不知,证据确凿!”
“奥康奈尔议员所言极是!”
“爱尔兰人的命难道就低人一等?”
“若想公然歧视爱尔兰人,干脆把爱尔兰变成殖民地得了!若不想如此,就请给予他们英国本土公民应有的待遇!要是预测英格兰有100万人会饿死,还会是现在这副态度吗?”
一时间,会场内支持奥康奈尔的声音此起彼伏。
那些为爱尔兰人民生命权振臂高呼的,主要是丹尼尔·奥康奈尔以及追随他的废除党议员们,他们的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剑,首指反对者的内心。
“谁说完全不采取应对措施了?只是当下经济形势不佳,从清国获得的赔款也尚未全部到账,所以得循序渐进地筹备资金,不是吗?”一些人试图缓和气氛,他们反对过度投入,但又不想被指责漠视生命。
“爱尔兰的饥荒是几年后的事,可战争前遭受损失的商人们此刻正承受着巨大损失!当务之急,应先救助这些人!”这是那些收受了鸦片商人大量贿赂的议员在发声,他们心里装的,更多是自己背后金主的利益。
不同立场的人混杂在一起,各抒己见,导致意见一时难以统一。
会场内,各种声音交织,局势愈发混乱。
然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平民院里逐渐有了占多数的倾向。
丹尼尔·奥康奈尔极力主张拯救爱尔兰人,此时,查尔斯适时地在一旁补充道:
“倘若爱尔兰陷入那般惨境,受影响的可不只是爱尔兰,整个大英帝国都会被波及。谁能保证爱尔兰治安恶化,不会祸及本土?更关键的是,若大家明知此事却选择忽视,一旦这种传闻扩散开来,该如何安抚殖民地民众的不安情绪?”
“嗯……?”查尔斯的话,让一些原本心存疑虑的人陷入沉思。
单纯提及为了爱尔兰,英格兰方面自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亨利事先便告知查尔斯,要从保守党独特视角出发,给出看似合理且能服众的理由。
“诸位不妨想想,爱尔兰并非殖民地,而是英国本土的一部分。若事先知晓这样一个地方即将爆发大饥荒,却不采取有效应对举措。这种说法一旦在殖民地传开,殖民地的人们会作何感想?他们会认为,连英国本土公民都被任由饿死,那么当类似情况降临自身时,等待他们的将是更为可怕的灾难,不是吗?”
查尔斯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更多人。
“这种事,不让它传出去不就行了?”仍有人心存侥幸,提出这样的疑问。
“殖民地中,必然存在渴望独立的势力,且诸多国家盼着看我们在殖民地稳定问题上栽跟头。若我是法国那些人,必定会利用这一点。只需悄悄将消息透露给那些独立派,消息便会如野火般迅速蔓延,还有比这更便捷的破坏手段吗?”
查尔斯冷静地分析着,他的话语如同警钟,在众人心中敲响。
此前,若不知奥康奈尔和威灵顿所提及的这些情况,还能以不知情为借口。
但此刻,这个借口己然站不住脚。知晓情况却选择无视,与全然不知,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实际上,平民院里有相当一部分人,骨子里将爱尔兰视为下等之地。
但即便如此,在了解到如此惨烈的现状后,他们也难以做到无动于衷。
只是,大家担忧对爱尔兰过于关照,会引发本土民众的不满。
而查尔斯的这番话,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这不仅是为了爱尔兰,更是为了整个大英帝国的稳定与发展。
那些收受了鸦片商人巨额钱财的议员们,本想更为积极地为自身利益发声。
但权衡之下,暂时决定先退一步。
因为他们笃定,即便平民院通过了爱尔兰救助政策,在上议院也大概率会被否决。
到那时,再慢慢游说上议院,着手推动对商人的救助政策也不迟。
经过长达几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查尔斯的主张赢得了超过半数的支持票。
“因此,我批准成立为制定爱尔兰大饥荒预防法和应对措施的委员会。”
议长的声音庄重而响亮,在整个会场内回荡。
至此,查尔斯一派再次成功地将自己的意志付诸实践。
然而,保守党年轻议员格莱斯顿在目睹这一系列过程时,心情却异常沉重。
格莱斯顿内心也认同,若爱尔兰真的爆发饥荒,必须制定相应对策。
从方法论角度看,他认为不应仅仅进行单纯救助,而应着力培养爱尔兰人自行克服危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