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维多利亚单身宣言

 >>> 

 “倘若马铃薯晚疫病肆意蔓延,那些以马铃薯作为主食的地区,必将遭受灭顶之灾。故而,阿伦伯爵亨利·戈尔将牵头组建一个调查委员会,旨在深入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的实际状况,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 

 上议院对于平民院提出的这一决议,未提出任何反对意见,相关法律也旋即顺利通过。 

 事实上,单从这一宣言的内容便能知晓,大家心里都清楚哪些地区是以马铃薯为主食的。 

 在英格兰、威尔士或是苏格兰,翻遍各处,都不存在绝对多数人口仅依赖马铃薯为生的区域。 

 那些心底觉得没必要为爱尔兰做到如此地步的人,面对这出乎意料的结果,显得茫然无措,完全不知所措。 

 他们原本笃定,上议院至少会将法案驳回一两次,压根没料到法案竟会这般顺利通过。 

 调查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负责深入分析爱尔兰的农业实际情况以及人口结构,并在当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应对策略; 

 另一类则奔赴新大陆,实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的真实状况。 

 当然,这两类成员的任命过程中,必定会有不少亨利极力举荐的人选。 

 即便一切依程序推进,仍不可避免地会有人心怀不满。 

 “那些爱尔兰人的死活与我们何干,凭什么要把宝贵的税款花在他们身上?” 

 令人咋舌的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数量众多,甚至足以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于是,为了将这些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亨利推动通过了一个“诱饵方案”,那便是针对鸦片商人的铲除行动。 

 一时间,各大报社,无论是亲保守党的还是亲自由党的,仿佛事先约定好了一般,纷纷刊登起抨击鸦片商人的文章。 

 而且,相较于爱尔兰问题,大多数民众对这类刺激性题材显然更感兴趣。 

 在生活本就艰难困苦的当下,人们迫切需要一个绝对的“坏人”,好让自己能够尽情地宣泄心中的愤懑。 

 尤其是当听闻这些鸦片商人妄图将从清国战争中获取的赔款据为己有,用以弥补自身损失时,民众们的愤怒瞬间被点燃。 

 “我们的士兵流血流汗换来的赔款,怎能进了那些毒贩子的腰包!这绝对无法容忍!” 

 “从《泰晤士报》的报道来看,那些家伙现在还想把鸦片运进国内?” 

 “什么?他们简首疯了!政府必须保护人民免受鸦片侵害!!!” 

 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虽说这是稍晚些时候才发生的事,但当鸦片商人无法再向清国大肆贩卖鸦片后,确实有部分鸦片流入了英国国内。 

 为了防患于未然,此刻将这些鸦片商人揪出来,不仅能有效杜绝此类情况发生,还能巧妙地转移舆论焦点,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世事难料,并非所有事情都能按照既定计划顺利推进。 

 亲自由党的报纸《晨邮报》今日刊登的社论标题——《自由党这样下去真的没问题吗?》,格外引人注目。 

 这标题太过吸睛,让人忍不住好奇撰写这篇文章的人究竟有多大能耐,于是亨利拿起报纸仔细研读起来,果不其然,文章内容也颇具看点。 

 “为了制衡保守党的一家独大,自由党务必确保自身拥有具备威胁性的议席数量。然而,当下的自由党既缺乏夺回政权的坚定意志,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这一事实在每一天都得到了充分印证。在平民院,自由党在选定议题方面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保守党。虽说我既不支持保守党,也不偏向自由党,但始终认为自由党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现今的自由党与保守党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在与清国的战争中,保守党内阁成功将一首以来被视为大英帝国道德污点的鸦片因素完全排除在外,同时军事行动也大获成功。此外,凭借卓越的外交手段,为国家谋取了巨大利益。” 

 谁能想到,向来主要刊登亲自由党文章的《晨邮报》,竟然会发表这样一篇对自由党持批评态度的文章。 

 从这篇文章可以预见,自由党的支持者们想必己经形成了一种敦促党内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氛围。 

 “此后的政局亦是如此。保守党在探寻改革爱尔兰农业结构的方案时,仅仅听闻关于马铃薯晚疫病的传闻,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疫病对爱尔兰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反观自由党,在这个问题上依旧无法达成统一意见,表现出摇摆不定的姿态。 

 甚至当下令民众们忧心忡忡的鸦片问题,也是由保守党主导解决的。 

 或许有人会说,议席数量不足,实在是无能为力。 

 但议席数量不足与洞察社会问题之间,实则毫无关联。 

 下一次选举几乎注定将是一场毫无胜算的较量,自由党理应着眼于下下届乃至更往后的选举。 

 可到那时,两党之间还能形成有效竞争吗?不仅是现在的领导层,在肩负未来责任的青年群体中,两党的存在感差距难道不也十分显著吗? 

 保守党有查尔斯·韦尔斯利、迪

斯雷利,还有亨利·戈尔。 

 然而,自由党中又有哪位年轻政治家能与他们相媲美呢? 

 从现在起,这便是一个值得深入思索的关键问题。” 

 然而,撰写这篇社论的作者,依据的不过是今日报纸上关于自由党的帕默斯顿以及约翰·拉塞尔议员就处置鸦片商人问题发生内斗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