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传承与托付:奥康奈尔的抉择和爱尔兰的未来(第2页)

 如果能顺利度过土豆晚疫病危机,让爱尔兰人在加拿大站稳脚跟,那就更不用说了。 

 到那时,那些叫嚷着独立的人,肯定会被当作疯子。 

 “政治能力的差距也太大了……这也是没办法的趋势啊。” 

 虽然说是政治手段,但实际上奥康奈尔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政治家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赢得民众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而政治能力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无论理想多么崇高,如果没有人气,那就只是无人倾听的空洞独白。 

 而且,说实话,亨利并不是那种只看重人气的人。 

 实际上,现在爱尔兰的独立舆论在短短十天内就几乎销声匿迹,就是因为独立派和自治派在能力上的巨大差距。 

 ——阿伦伯爵在出使清国之前,一听到土豆晚疫病的消息,就派调查员去了解情况,还想出了应对办法,可那些所谓的独立派,他们做了什么? 

 ——是阿伦伯爵说服女王来到爱尔兰的,独立派又做了什么? 

 ——找到芜菁甘蓝的是阿伦伯爵,制定加拿大移民计划的也是阿伦伯爵,独立派到底…… 

 就拿昨天在独立派的大本营——南部听到的言论来说,大致就是这样。 

 虽然这话很扎心,但却无法反驳。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事实。 

 但要说心里一点都不委屈,那也是假的。 

 和其他政治家相比,奥康奈尔其实算是比较努力,也取得了不少实际成果的。 

 只是和亨利相比,他实在是相形见绌。 

 更何况,奥康奈尔己经到了该考虑退休的年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而亨利却还只是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 

 换作其他政治家,在这个还没真正起步的年纪,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的。 

 “只要再确认一件事……或许就能彻底死心了。” 

 真正为爱尔兰着想,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踏入政坛的那一天起,就为爱尔兰独立奉献一生的政治家丹尼尔·奥康奈尔,看着满是对亨利和维多利亚赞美的报纸文章,叹了口气。 

 >>> 

 女王的芜菁甘蓝吃播,或许会成为历史上首次有记载的独特事件,在比预想中更热烈的欢呼声中落下帷幕。 

 继都柏林之后,在贝尔法斯特举办的座谈会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照这样下去,维多利亚在爱尔兰绝对会成为大英帝国历史上最受爱戴的国王。 

 顺带一提,亨利也因全面统筹这一切,被视为真正的爱国者和爱尔兰的希望。 

 所有行程都大获成功,所以最后一天,决定举办一场大规模的舞会,寓意为爱尔兰的未来祈福。 

 维多利亚通知大家,她会在这里和亨利一起跳一整天舞。 

 毕竟她之前为了亨利,努力吃芜菁甘蓝,这点事亨利当然得配合。 

 跳舞算什么问题?如果不拿出最大的诚意,亨利心里反而会过意不去。 

 让现在在爱尔兰最受赞誉的女王和阿伦伯爵一起宣传,对当地舆论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怎么看都没坏处。 

 正当亨利计划着如何完成在爱尔兰的最后行程时,丹尼尔·奥康奈尔来找他了。 

 “亨利,这个时候你还在工作啊?” 

 “事情到现在都进展得很顺利,但要是现在放松,最后可能会前功尽弃。毕竟,任何事情的最后阶段都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确实如此。不过,事情都这么成功了,你还不放松,真让我自愧不如。” 

 其实,亨利努力的原因不是因为活动,而是在想该如何报答维多利亚的深情,但没必要特意纠正他。 

 奥康奈尔沉浸在回忆中,一脸感慨地环顾西周。 

 “说起来,我想起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那时可没想到,你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你当时自己想到了吗?” 

 “怎么会。我只是尽力而为,运气比较好罢了。” 

 “把这都归结于运气,你的经历可没法解释。你知道吗?在爱尔兰,原本势均力敌的独立派和自治派,己经开始向自治派倾斜了。等女王陛下前往苏格兰的时候,这里的独立派估计都要销声匿迹了。” 

 爱尔兰人把维多利亚当作他们的女王,这意味着他们认可自己是大英帝国的公民。 

 既然承认大英帝国的女王是自己的女王,那就无法将爱尔兰和大英帝国分开。 

 “女王陛下是真心为爱尔兰着想。而且我也绝对不会让爱尔兰人民像现在这样一首贫困下去。” 

 “……或许加拿大移民也是为此做的铺垫?” 

 “当然。这是一举三得

的办法,对爱尔兰、大英帝国和加拿大都有好处。” 

 爱尔兰己经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只要维持现有人口,就注定一辈子贫困。 

 而且,因为土豆晚疫病,土豆产量减少,就算种再多芜菁甘蓝,也难免会出现饥荒。 

 所以,有必要尽可能有计划地让大量人口在加拿大定居。 

 “这样啊……加拿大土地广阔,就算有上百万爱尔兰人过去,也能比较宽松地生活。但即便如此,这么庞大的人口迁移,一开始肯定会引发很多混乱吧?” 

 “所以,我们会用三年时间稳步推进移民政策。将移民分散到工业区、农业区和西部开发地区。这样可以将混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