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传承与托付:奥康奈尔的抉择和爱尔兰的未来
“太了不起了。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能看到这样的场面。”
丹尼尔·奥康奈尔再次翻看最近一周收集的报纸文章,陷入了沉思。
此次维多利亚女王对爱尔兰的访问,自始至终都是精心策划的政治杰作。
这一点奥康奈尔心里很清楚。
“真没想到女王会在众人面前吃芜菁甘蓝。而且是完全没有经过任何烹饪……还面不改色。”
准确地说,表情还是有变化的。
不是皱眉,而是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奥康奈尔看到那一幕时,说实话,不仅仅是惊叹,甚至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意。
在来爱尔兰之前,亨利就跟他提过芜菁甘蓝,他也尝过几次。
这东西比土豆难吃,口感也差,而且要想有和吃土豆一样的饱腹感,得吃至少一点五倍的量。
可谁能想到,大英帝国的女王会在众人面前吃这个,还说要把它每天都摆上王室的餐桌。
不仅是他自己,和他一起目睹这一场景的其他爱尔兰议员,很多人都说对女王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早就知道女王不是那种徒有其表的人,但没想到她如此优秀。”
“至少比前任国王们强多了,这是事实。到现在为止,有哪个英国国王能像她这样关心爱尔兰呢?”
“女王陛下不仅在科夫这么说,在都柏林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能明显看出,爱尔兰民众对王室的评价正在迅速好转。”
[维多利亚女王心系人同]
[维多利亚女王为何到访爱尔兰?多亏了阿伦伯爵亨利·戈尔的劝说]
[阿伦伯爵亨利·戈尔:“将为爱尔兰人民积极推进移民政策”]
[爱尔兰人民新的机遇之地。加拿大是个怎样的地方?]
仅仅一周时间,就涌现出了大量相关报道。
在颇具规模的城市,这些报纸己经广泛传播,而在乡村,天主教主教们也在积极传播消息,想必不久后整个爱尔兰都会知晓此事。
尽可能多地邀请天主教主教,尤其是负责乡村教区的主教,显然是出于这一考虑。
展现出对大多数爱尔兰人所信仰的天主教的尊重,同时表明愿意与民众一同分担痛苦的决心。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己,女王甚至通过食用救济作物来证明自己的决心。
就像其他议员说的,这可不是在科夫的一次性表演,在都柏林,女王也保持着同样的姿态。
据说在贝尔法斯特,女王甚至专门抽出时间,与从事工商业的人民代表们会面,倾听他们的诉求。
到了这个地步,说实话,奥康奈尔也有些好奇了。
女王为什么对爱尔兰如此上心呢?
亨利是爱尔兰人,对这片土地倾注心血还能理解。
但维多利亚女王这辈子都没来过爱尔兰,她这么做的原因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因为和亨利关系好?仅仅因为这个,一国女王就跑到这里来嚼芜菁甘蓝,这说不通啊。
就算是自己老婆求自己,要做到像女王那样吃得津津有味,也很难啊。
当然,女王曾宣称要终身未婚,全身心为国民服务,说不定她真的是出于为百姓着想才这么做的。
但即便如此,也没想到她会对爱尔兰这么好。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维多利亚女王该不会是喜欢上亨利了吧。
“奥康奈尔议员,你听说了吗?有些爱尔兰人说,要是阿伦伯爵能当上首相就好了。”
“净说些没影的话。”
其实,他并非不理解这种传言出现的原因。
爱尔兰长期以来被英国忽视,这段历史太过漫长。
所以,爱尔兰人对亨利能当上大臣,并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大英帝国的重要政治人物,感到无比自豪,就像自己取得了成就一样。
更何况,如果亨利能当上英国首相,那他们肯定会有极大的满足感。
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一旦成为首相,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就会逐渐减弱,而从目前来看,亨利是个天生的政治家。
这样的人,就算有机会成为首相,也不会愿意像手脚被束缚住一样,离开政治舞台吧。
再冷静想想,说维多利亚女王会喜欢上一个爱尔兰贵族,本身就不现实。
“不过,不管怎样,他们俩的关系比我预想的还要亲密,这一点是肯定的。”
不管女王的政治敏感度有多高,她这次的举动还是让奥康奈尔大为震惊。
他从没想过,还有这样能彻底赢得民心的方法,而且这肯定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
说不定很快就会出现“维多利亚式沟通法”这样的说法,并受到广泛关注。
以后说不定会有很多政治家效仿她,试图赢得民众的支持。
考虑到这次爱尔兰访问行程是亨利安排的,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源自他的头脑。
从第一次见到亨利时,奥康奈尔就知道,这个年轻人比自己优秀得多。
但
没想到,他才20岁出头,就能达到如此高度。
他在与清国的战争中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辉煌战果,但因为只是看到了结果,所以奥康奈尔没有太多实感。
但这次,他全程目睹了整个过程,这才真切地意识到。
从维多利亚女王踏上科夫的那一刻起,爱尔兰的独立舆论实际上己经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