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战败阴影与虚荣挣扎:道光皇帝的纠结抉择(第3页)

 所以,虽然在面子上败给英吉利让清朝有些下不来台,但从实际利益的里子来看,倒也获得了一些实惠。 

 但是,如果在陆战中败给俄罗斯,进而把与满洲接壤的土地割让给俄罗斯,那么清朝将再也无法找到类似的借口来自我安慰。 

 可从现实角度出发,在滨海边疆区投入大量兵力,实在是困难重重,几乎难以实现。 

 就在朝堂之上,众人皆陷入苦恼,无计可施之时,首隶总督费莫·讷尔经额上前一步,开口进言。 

 “陛下。” 

 “哦,爱卿这是要主动请缨,前去指挥军队作战吗?” 

 “如果陛下有此旨意,臣必定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但臣以为,如果我方兵力不足,难道不能借助他人之力出兵吗?” 

 “爱卿所说的他人,是指……?” 

 “反正我们与俄罗斯在滨海边疆区都难以派遣过多的兵力。那么,不妨让朝鲜出兵,如此一来,反而更为便捷可行,陛下以为如何?” 

 “朝鲜啊……”道光皇帝听闻此言,陷入沉思。仔细思量一番后,他发现,比起清朝从全国各地艰难集结兵力,长途跋涉派往遥远的滨海边疆区,朝鲜的距离确实更近。实际上,当大臣们呈上地图,道光皇帝定睛一看,才惊觉双方的距离比自己预想的还要近得多。 

 “爱卿此言,甚合朕意。朝鲜虽为小国,但派遣百千名士兵前往如此近的地方,想必也并非难事吧。” 

 “是的,陛下。况且此次俄罗斯南下,对朝鲜而言,威胁似乎更为巨大。我大清疆域辽阔,尚有周旋余地,但朝鲜国土狭小,一旦俄罗斯来袭,恐有灭顶之灾。” 

 道光皇帝鉴于当前局势危急,刻不容缓,立即下达旨意。 

 “立刻给朝鲜下国书。朝鲜人向来不太听话,所以在诏书中要着重突出俄罗斯的巨大威胁。” 

 “今朕御宇,西海承平,今罗刹猖獗,犯我北疆,念朝鲜世受皇恩,为我藩属,唇齿相依,北疆若失,尔国亦难独善。特谕朝鲜国王,速发精锐之师,荡涤寇乱,保东亚之宁谧,克日兴师。”” 

 “遵旨,陛下!” 

 “同时,也要向俄罗斯方面明确传达朕强硬的态度。大清的领土,哪怕是一寸,也绝不可能割让!” 

 “谨遵陛下旨意!” 

 倘若清朝能够详细了解朝鲜当时的实际现状,便会知晓朝鲜根本不可能乖乖听从清朝的命令出兵。 

 但可惜的是,清朝既不了解朝鲜的真实想法,也懒得花费精力去深入探究。 

 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清廷连自身目前究竟处于怎样糟糕的状况,都没有真正清醒、准确地认识清楚,又何谈去了解他国的情况呢。 

 >>> 

 朝鲜那边又是否真会像清朝所期望的那样出兵呢? 

 朝鲜自身有着怎样的考量? 

 一旦朝鲜拒绝出兵,清朝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僵局? 

 俄罗斯对于清朝的强硬态度,又会采取怎样的后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