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清王朝的困境:内忧外患与民众的反抗情绪
道光十六年(1836年),第二次来广州赶考的洪秀全,在街头闲逛时,得到一本免费派发的《劝世良言》。′5-4¨k`a_n^s\h,u,.\c¨o/m·
这是一本摘录《圣经》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
屡考屡败对科举绝望的洪秀全,开始对这本新奇的“教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病一场之后,头脑里突出出现了“自己是可以拯救天下苍生的上帝之子”的幻想,开始自命非凡起来,开始了走上他的“宗教”造神之路,开启了宣传“教义”,发展信徒的“伟大事业”。
洪秀全与自己的发小冯云山、族弟洪仁一起,在老家广东花县附近的村庄吸收教徒,之后又带领几个年轻的骨干,游走广东广州、顺德、南海、清远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传教布道。
如此折腾几年后,也没有什么成效,响应他们的人并不多,反而遭致许多当地人的抵触厌恶。
此时恰逢清英战争爆发,不甘心失败的洪秀全、冯云山便跑到香港闯荡,如此几年,清英战争结束后,他们便返回了西边的广西地区。两人沿浔江西上,来到了广西桂平一带,边教书边传教。
他还到处吹嘘说自己认识曾让清朝俯首称臣的大英帝国的亨利亲王,没想到这招还挺管用。
清朝末年,百姓深陷苦难泥沼。
田赋、厘金等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哪怕灾年庄稼颗粒无收,税吏仍上门催逼,稍有迟缓便是打骂。
官吏贪污成风,赈灾粮款层层克扣,到百姓手中只剩寥寥。
黄河决堤、旱灾频发,饿殍遍野,卖儿鬻女只为换口吃食。
民众苦不堪言,看着官员花天酒地,而自己一家老小朝不保夕,对于占领汉家土地的鞑子王朝的痛恨如汹涌潮水,日夜翻涌,只盼能打破这黑暗,寻得一线生机 。.2.叭′墈!书¨王· _吾·错?内/容*
所以对于在清英战争中打败把鞑子,在中国出生且拥有亚洲人血统的亨利视为英雄,这种说法意外地很有市场。
一开始,洪秀全并没有反对清朝政府的想法,但随着他的势力发展超出预期,他自然而然地把清朝视为必须推翻的毒瘤。
洪秀全的传教布道,并非简单地宣传基督教,他还自我创新,提出了所谓的“罢黜诸神,独尊上帝”,将矛盾首接对准中国读书人的千古圣人——“孔子”和千古绝学——“儒家学说”。
每到一个地方“宣教”,都西处敲砸孔子的牌位。
“觉醒吧!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打破旧的、虚假的秩序,太平天国的世界就会降临在这片土地上!”
太平天国的势力在清朝统治力量薄弱的广东、广西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但清朝政府却无暇顾及。
几乎就在收到朝鲜拒绝派兵的回复、皇帝愤怒不己的同时,俄罗斯宣布开战并越过边境进军。
堆积如山的火药桶终于被扔下了一颗巨大的火星。
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亚洲正逐渐成为欧洲列强利益交织、相互吞噬的巨大熔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