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长州藩的野心与期望

 亨利的预测一点都没错。-叁.叶-屋_ `追.罪_芯¢章^結¢ 

 友好条约通过,内容公布后,西面八方的请求如潮水般涌来。 

 倭国虽然实行锁国政策,但也并非完全闭目塞听、与世隔绝的国家。 

 他们很清楚清朝、印度、东南亚的国家与欧洲强国签订了多么不平等的条约。 

 所以,他们也明白这次的友好条约处于多么温和合理的水平。 

 最吸引人们关注的,正是天皇亲自要求设立的“英倭人才交流发展协会”。 

 虽说该协会规定将知识分子和劳动者送往加拿大,但亨利巧妙地暗中添加了一条:大名或旗本等高官的子女能够前往伦敦。 

 亨利此举目的明确,就是要将倭国的精英与权贵子女培养成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起初,众人只是好奇议论,那些原本戴着有色眼镜,质疑“即便如此,英国不还是洋人国家吗”的强藩,如今也纷纷排队找上门来。 

 “殿下!听闻大名和旗本的子弟可不去加拿大,而是前往伦敦留学,这是真的吗?”有人急切询问。 

 “其实我们家老三聪慧过人……”另一个人趁机自荐。 

 “请问选拔有何标准或资格限制吗?”又有人提出疑问。 

 尤其是那些权贵和商业巨头,更是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当下,亚洲国家无论愿不愿意,若想谋求生存,除了尽快发展、增强国力,别无他途。 

 然而,发展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最终需要确定正确方向,并拥有能够引领国家朝着该方向前行的人才。 

 这就意味着,有潜力成为这类人才的人,在未来的倭国将备受重用。 

 去伦敦见识并学习先进文化或者学到先进的技术后再回国,仅凭这一点,便能作为见多识广的人才受到优待。 

 为人父母者,无论何时何地,对子女的关切之心始终如一。 

 正如《国际市场》中所言,东亚男人往往为了上下两代人操劳,却独独未曾为自己而活。 

 上流阶层亦是如此,甚至越是拥有大量财富和资产的上流阶层,这种倾向就愈发显著。,微¨趣-晓·税¨ ~醉′薪\章\结_庚·薪,快? 

 期望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将来延续家族荣耀,这是全人类共有的天性。 

 “在资格方面,不会设置特别严格的要求。非要明确的话,只要是对今后两国友好关系有益的人,都欢迎报名。”亨利给出答复。 

 “哦哦哦!如此说来,能否让我的侄子也……这孩子极为聪慧,对西方先进技术也满怀兴趣。”一位家长连忙争取。 

 “不是我自夸,我儿子在我们藩里也是最聪明的。他完全有能力成为两国友谊的桥梁,还望您多多关照。”另一位家长不甘示弱。 

 实际上,对于真正权贵和巨商富贾而言,花费一定资金送孩子出国留学并非难事。 

 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执着于此次机会,原因在于这是天皇的嘱托,且是由大英帝国亲王发起的项目。 

 倭国的大名们虽未表露,但他们己然深切感受到了当下大英帝国与倭国之间的巨大差距。 

 特别是威廉·巴加将军为给亨利助威,率领本国最新的蒸汽船耀武扬威,这让他们想忽视都难。 

 “即便我们倭国倾尽所有海军力量,也难以抗衡大英帝国仅为护卫亨利殿下所带来的那些护卫舰队。”大名们心中暗自思忖。 

 由大英帝国亲王亲自主导的项目,很有可能会给予优待。 

 并且,从英国学成回到倭国时,还能得到天皇对其在海外学习先进知识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