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播报员于海棠(第3页)

 

六点五十,职工俱乐部的灯光亮如白昼。于海棠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裙子,站在后台对着镜子整理衣领,听见台前传来一阵骚动——是傻柱被工友们推搡着往台上走,手里还攥着个没吃完的馒头,嘴角沾着点咸菜渣。

 

“棠走上台,把话筒往他面前递了递,眼睛弯成了月牙,“别紧张,就当在食堂跟大伙聊天。”

 

傻柱的脸涨成了猪肝色,馒头渣掉在地上。于海棠弯腰捡起来,顺手塞给他一张纸巾,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傻柱师傅说,他想把‘红星标兵’的奖金捐给工伤互助基金,还说……”她顿了顿,看着他瞪圆的眼睛,笑着补充,“还说老李头修水泵的手艺比他厉害,该让老李头来领奖。”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吹起了口哨。傻柱猛地抬头,见于海棠冲他眨了眨眼,耳尖腾地红了。他抓过话筒,憋了半天,憋出一句:“于播报员说得对!”

 

于海棠在旁边轻轻推了他一把,递过瓶矿泉水。灯光落在两人之间,她忽然想起今早写广播稿时,在“职工风采”栏目的末尾添的那句话:“厂区的每颗螺丝钉,都闪着自己的光。”

 

座钟的指针指向七点半时,《朋友》的前奏响起。于海棠看着傻柱被一群人拉着跳舞,蓝布工装的后背汗湿了一大片,像洇开的墨。她靠在播音台旁,指尖敲打着桌面打拍子,忽然觉得这广播站的铜铃、老座钟的摆锤、还有傻柱沾着咸菜渣的嘴角,都在这歌声里融成了一团暖烘烘的光——那是比任何广播稿都鲜活的人间。

 

夜色漫进广播站的气窗时,于海棠正在誊写明天的稿。稿纸上,“于海棠播报”四个字的笔画越来越稳,像她走过的每一步路,踏在厂区的水泥地上,扎实得能听见回声。远处的高炉还在吞吐着火焰,她的声音明天会准时响起,带着茉莉花茶的清香,把王师傅的康复情况、老李头的新水泵、还有傻柱捐奖金的事,说给每个在机床前抬头的人听。

 

这声音不大,却能漫过轧钢机的轰鸣,落在每个需要被听见的角落。就像此刻,她对着台灯呵出的白气,慢慢在玻璃上凝成水珠,又顺着窗缝滑下去,润进厂区的土里——那里,正埋着无数个和于海棠、傻柱一样的名字,在时光里悄悄发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