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合作洽谈与挑战(第2页)

 然而,洽谈并非就此顺利。在后续的价格谈判环节,陈昊敲着桌面,钢笔与木纹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沈总,我们需要至少35%的进货折扣。"沈念双手交叠放在文件上,黑色西装袖口露出纤细的腕表,秒针不紧不慢地走着:"陈总,我们的品牌定位决定了利润空间有限。但我们可以提供独家首发权,以及每月两次的联合营销活动。"她翻开策划案,内页夹着与知名香薰品牌的合作意向书,"比如情人节期间,我们可以推出限量情侣家居服礼盒,搭配专属香薰,通过双方的私域流量共同推广。而且我们会承担50%的广告费用。"

 这场谈判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当沈念走出写字楼时,暮色已浓。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模糊的色块,手机弹出消息,另一家零售商以"品牌调性不符"为由拒绝了合作邀约。她靠在街边梧桐树上,粗糙的树皮硌着后背,看着玻璃橱窗里自己的倒影——那个七年前在批发市场为了五毛钱差价与供应商争执的女孩,此刻正穿着定制西装,眼神却依然倔强。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只是开始。

 市场竞争的残酷远超想象。沈念的团队整理出的竞品分析报告足有半米厚,装订线都被撑得变形。老牌家居服巨头"舒逸家"占据商超渠道60%的份额,其仓库里整齐码放着按秒计算出货的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新兴网红品牌"眠语"凭借直播带货月销破千万,直播间里主播夸张的叫卖声仿佛还萦绕在耳边;就连国际快时尚品牌也纷纷推出家居服副线,用低廉的价格迅速抢占下沉市场。更棘手的是,消费者对新品牌的信任建立需要时间,某调研显示,72%的顾客更倾向购买熟悉品牌的家居服。

 在公司战略会议上,策划总监李然忧心忡忡地将市场份额饼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念·时光"的占比小得几乎看不见:"沈总,我们的推广预算有限,很难在短期内与这些品牌正面竞争。"沈念转动着白板上的地球仪,金属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她的目光落在"差异化"三个字上,红笔标注的字迹已经被反复描摹得毛边:"既然硬碰硬不行,我们就开辟新赛道。"她调出一份专利文件,石墨烯发热技术的专利证书在屏幕上闪烁,"我联系了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团队,准备在部分家居服中嵌入石墨烯发热膜和微型按摩模块。"

 产品实验室里,沈念亲自测试样品。当发热家居服在30秒内升温至38c时,她的眼睛亮了,睫毛在眼下投出扇形的阴影:"这个温度既保暖又不会过热,适合秋冬季节使用。"但技术人员拿着电路板走过来,线路在灯光下像纠缠的蛛网:"沈总,加入智能模块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需要解决洗涤防水问题。"接下来的两周,实验室的灯彻夜未熄。沈念甚至将自己的睡衣剪开,在布料夹层里反复试验线路走向,手指被针线扎出密密麻麻的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