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子啊,救救我吧!(第2页)

“正如子渊所说,两家多年前便有过节了。”

 

“据这叶姓屠夫交代,他十岁时,亲眼看到其父被李氏殴打致死,但告上官府后,这案子却因李氏向官府行贿而不了了之。”

 

话说到这里,苏润自然而然猜出后面的事:

 

“所以他隐忍多年,这才找到机会,连杀仇家七口。”

 

难怪会把小孩子都解决了,原来他就是斩草不除根的见证者。

 

秦镶扶着白花花的胡须道:

 

“当年的知县上奏,言此人自缚投案时,身怀八字血书:父仇未报,何以为人?”

 

“按律,此人必得凌迟处死,可他自投案后便不吃不喝,甚至打算在狱中自我了结。”

 

“而那李氏一家多年来为祸乡邻,百姓听闻屠夫事迹,认为他为民除害,因此,不仅自发到县衙门口请求免除此人死罪,甚至有书生为其写孝子书。”

 

“事情越闹越大,按了百姓手印的万民书层层上报,最终呈到了御前钦定。”

 

回忆起当年的事,秦镶一脸惋惜之态。

 

倒是苏润和梁玉异口同声追问:

“然后呢?”

 

秦镶瞥了他们一眼,长长叹了口气:

 

“老夫犹记,当日在早朝上,百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最后还是陛下下旨,将凌迟改为流放。”

 

这结果还不错,至少人没死,苏润心想。

 

但不等他开口说话,却听秦镶又道:

 

“但此人没等到接圣旨那日,便在狱中墙壁写下‘无家无我’四字,自戕身亡。”

 

闻言,苏润愣住。

 

梁玉刚露出的笑容也僵在脸上,结结巴巴问:

 

“就、就这么……死了?”

 

秦镶无言,似是默认。

 

在梁玉的沉默中,古策将话题拉回正轨:

 

“另一道题也差不多,都是大炎事迹出现过的案例。”

 

“那罪犯原是因蒙冤而远走他乡,然多年后罪名洗清,竟发现此人这些年落草为寇,以劫掠沿途商队为生,强抢金银数千两,论罪当斩。”

 

“县令依法断案,可在行刑当日,却有不少老弱妇孺冲入法场,为其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