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老贾头你又在挑拨离间!(第2页)

 在许泽激昂的话语中,天道酬勤这句话在很多人心中似乎已经具象化。

 贾诩、诸葛亮、陆议等看着许泽的背影,都有种奇妙的感觉,颇有洒脱之感,虽做了这等鬼神玄说之事来振奋人心,最终还是以言语相鼓励,再自破玄说。

 自这一日后,琅琊各地屯田更加踊跃,百姓、商贾、豪族对自己田土亦是看护谨慎,劳工自发应征来广修溪井,已有不少当地贤才向琅琊各村亭献河陂修建、河渠挖掘之策。

 比之春耕时,气氛更加热烈,光是土地开屯就在短时间内增两成之多,军屯之地军民共屯更是踊跃,耕牛得豪族出借上千。

 许泽之言行,被刚刚到达的许靖、孔融得知,皆是叹而不言,心绪震动。最终二人在一番沉寂之后,都给予了他能开定人心、农耕安境的评价。

 和当初皇甫嵩使民安定的风评几乎等同。

 祈求得雨断断续续的下了六七日,而后到了真正的酷暑,但是百姓在农耕之时已不再那么担忧惧怕。

 整个琅琊境内一派踊跃祥和,治安整肃,商道兴旺通达。

 阳都军营。

 许泽收到臧霸的消息后,知道泰山郡亦传去了求雨之事,以及曹昂、许泽兴屯之策,同样民心稳固,在边关地带亦是加驻了不少兵马,未曾见到青州兵马袭扰。

 战事暂休,一切顺遂。

 许泽和诸葛亮、贾诩等在临靠河边的屯地散步休憩,以慰辛劳。

 这段时日以来,许、曹两人几乎每日都会亲自督巡耕地,以宽慰百姓,所到之处尽皆踊跃,有时许泽也会亲自耕种,以其耐劳的体能振奋人心。

 所以如今得闲休息,难得的喘息时光。

 “学生近日观各地送来的民情,都较为安宁,想来秋后若是欠收也不会有人生乱,”诸葛亮面带笑意,即便是他曾经反复推演状况,也没想到会有如此顺遂的光景。

 “我还会调运,在阳都建一座小仓城,”许泽叹了口气,笑道:“我散了万金家财,向南州求购了大量的粮食,会在数月之内运到琅琊。”

 “万金……”

 诸葛亮苦笑摇头,真是狠人呐。

 但如此一来,琅琊百姓是真的有保障,仿佛身处城墙之中,徐州北境也能得到鲍公资助,成为第二个战略要地。

 青州想要自琅琊入徐州几乎不可能。

 我留在族地,真乃是最明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