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老贾头你又在挑拨离间!(第3页)

 诸葛亮早在徐州大战那一年,凭十余岁的才智,就可看清未来局势,本以为青徐边境两郡都会在大战之中。

 那时他认为靠臧霸这一班贼寇出身的人,难以久持,甚至还会左右摇摆,裹挟百姓,但他也认为曹操会看到此地的重要性,予以侧重。

 现在总算是等来了。

 说到这,贾诩亦是笑了起来:“如此手笔,这般心胸,君侯真乃是成大事之人也。”

 “千金散尽还复来嘛,”许泽笑顾左右,“我揽这么多钱财,无非是用以建功立业,将财资藏于家中有何用?国若不复,家财亦是他人之物。”

 “孔明心胸亦是宽广,”贾诩意有所指的看向身旁,胡须飘荡嘴角一扬,乐道:“若非是你有察四季之能,深知当地地情,测算天时变化,岂能有这般震撼。”

 “这等近乎神人的名望,其实应该是你的才对。”

 诸葛亮往旁瞥了一眼,神采依旧如常,嘴角常含笑意,却还是很礼貌的微微躬身,“老先生此言差矣,亮未及弱冠便拥此名声,实非是福也。”

 “自古来便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言,弱冠青年出山既拥近妖之资名,无外乎携壁玉之孱民,祸之不远也。”

 他乐呵的笑道:“君侯本就有农耕名望、血汗战功笼身,肩负百姓之期盼,此名加诸他身,于亮而言未必就不是福也。”

 “孔明,如此心胸,明白畅达,老朽敬佩!”

 贾诩闻言心中震撼不已,淡泊轻利、心思宁静,亦是奇才也。

 这个诸葛亮和许君侯还颇有不同,君侯虽然也不在乎这些,可他做的事都在争这些,是先拥有,再豁达取舍。

 诸葛亮则是浑然不取,宛若清风,尽力而为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二者异曲同工,然初衷不同。

 不过若是以君子不论心而论迹,又是同路。

 “等等,”许泽原本也在笑谈,忽然站定了脚步,转头盯着贾诩道:“你方才说那话什么意思?挑拨和我孔明之间的关系?”

 贾诩愣住:“没有啊,冤枉!”

 “典韦!”

 许泽朝后方勾肩搭背的将军们叫了一声。

 “诶!”

 贾诩咬了咬牙,又要开练了吗!!

 可恶,为何老夫现在并不抗拒,甚至觉得操练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