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热气球去三国我就是不帅
第175章 徐庶妙计定汉中(第2页)
毕竟,赵云来救援阳平关的目的不纯啊。
本来的打算,就是赵云先占据阳平关,以阳平关之地利阻击蜀军,而后徐庶在设计图谋汉中。
这样一来,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汉中。
要是阳平关被蜀军占据,即便朝廷得到了汉中,也难免要跟蜀军在汉中大战一场。
且不说战场设在汉中郡,会对汉中的民生造成多大的损失。
只阳平关在蜀军手中,想要重新夺回来,就不知道要填进去多少人命。
没看张任十万大军昼夜不停的围攻,最后还不是顿兵坚城之下。
就这还是因为汉中太弱,张卫太菜。要是换一个人来守关,比如张任。蜀军就算付出三倍的代价,也不可能撼动阳平关分毫。更别说差一点打下阳平关了。
所以张任要是真的拿下了阳平关,汉军再想拿回来,付出的代价只会比蜀军更多。
可赵云麾下,满打满算也才一万大军,朝廷也没有更多的兵力支援赵云,到时赵云也只能退回关中,眼睁睁的看着蜀军拿下汉中,关上通往蜀中的大门。
幸好这一切都没发生,在最紧要的关头,赵云及时的出现在阳平关,并以英雄的姿态登场,打败了入侵者。
一场宴席宾主尽欢,第二日赵云便接管了阳平关的城防。
阳平关中还剩下万余守军,大多数都是后来张鲁派来的道兵。
所谓道兵,就是张鲁从五斗米教的教众中,选取信仰最虔诚的信徒,经过一番洗脑后,每人派发一件兵器,就送上战场了。
这些人确实悍不畏死,但他们的装备奇差,训练的也不如汉军精锐。打仗的时候,全凭一股莽劲,没有丝毫章法。这也是张任差点攻破阳平关的原因之一。
打仗跟江湖斗殴是两个概念。
比得不是谁更不怕死。
而是谁的装备更好,谁的阵容更严整,谁的军事素养更专业,谁的临阵指挥更精妙。
很显然,比起蜀军来,阳平关的守军是完败的。
在正常的攻城战中,守军和攻城一方的战损比应该是1:3,有些更高的甚至达到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