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建安七年

建安七年春。

 长安城头的暮鼓惊起寒鸦,刘协扶着新建的朱漆栏杆,望着暮色中鳞次栉比的宫阙。

 三年前西入关中时的景象还历历在目——断壁残垣间荒草丛生,未央宫前殿的瓦当上结着厚厚的蛛网,连象征皇权的铜铸朱雀都折断了翅膀。

 “陛下,该用晚膳了。”小黄门赵安捧着鎏金食盒,声音里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刘协却没有回头,他的目光越过层层飞檐,落在西南角正在夯土的工地。

 那里是新修的武库,每日都有数千民夫挥汗如雨,将从凉州运来的精铁锻造成兵器。

 三年光阴,恍若白驹过隙。

 还记得初到长安时,朝廷库藏空虚,天子只能蜗居在小小的司隶校尉府。

 每日上朝的大殿,甚至站不下文武百官。

 是天子与刘浪君臣同心同德,筚路蓝缕才有了今日之盛况。

 春种秋收,寒来暑往。

 自从以工代赈之后,朝廷便取消了徭役,等需要有人服役时,便让衙门雇佣民夫。

 所以每年农闲时节,关中大地依然响起此起彼伏的号子声。

 十万民夫扛着锄头、推着独轮车涌入长安,修整城墙时的夯土声、重建宫殿时的斧凿声,交织成一曲复兴的乐章。

 新未央宫的地基下,埋着战死将士的衣冠冢;前殿的每一块青砖,都刻着牺牲将士的姓名。

 这是刘浪提议的,意为让这些为大汉帝国献出生命的勇士,与汉室一起享受无上荣光。

 “陛下,太师请您过目新制的冕旒。”小黄门赵安的声音再次响起。

 刘协转身时,正看见刘浪捧着九旒白玉冕踏入殿门,玄色朝服上的日月星辰纹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三年过去,这位力挽狂澜的太师脸上也多了几分沧桑的印记,那是西凉的风沙送给他的礼物。

 唯有一双眼睛,明亮如初!

 按照古制,天子的冕旒当用十二旒。

 刘浪将冕旒轻轻放在案上,他的手指抚过冕旒上的白玉珠:“这每颗珠子,都是长公主的商队从西域换来的和田美玉,由最顶尖的匠人,精心打磨而成,只有这样的珍宝,才能配的上我大汉的皇帝陛下。”

 刘协拿起冕旒,玉珠相撞发出清越的声响。

 这声音让他想起三年前那个狼狈的逃亡之夜,想起许昌宫中暗无天日的岁月。

 而现在,未央宫的飞檐上重新挂起了象征祥瑞的铜凤凰,太液池的冰面下藏着新凿的水渠,连通着城外万亩良田。

 他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长安的灯火正在千家万户中次第亮起,宛如星河落入人间。

 这位少年天子,突然有了冲动。

 “传朕旨意”刘协将冕旒郑重地放在龙椅上:“元日之时,在新未央宫前殿举行祭天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