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老臣童贯(第3页)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个问题老朽早就想过!”童贯信誓旦旦道:“宋钦宗赵桓一坐上皇位就听信奸臣谗言,先贬后杀,但被老朽巧妙逃脱;现在老朽在十四皇子徐王殿下勾当,应该将宋钦宗昏晕的举作披露出来了!”
郑斯文想听童贯被贬谪的全部过程,饶有兴趣道:“童太师,小可应该喊您一声爷爷;对你的贬谪被杀一直饶有兴趣,童爷爷不妨讲给晚辈听听!”
童贯扬声大笑,把手指着郑斯文道:“军师中郎将想听老朽死里逃生过程,好呀!老朽今日心情好,就讲给你和大家听听!”
童贯的贬谪经历了三级跳:
一是初贬郴州: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宋钦宗以“结怨辽金,创开边隙”为由,将童贯从广阳郡王贬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湖南郴州。
此时童贯已失去军权,但仍保有一定政治影响力。
第二是再贬吉阳军:同年七月,金军南下加剧,宋钦宗追加贬谪,将其发配至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这是北宋最南端的流放地。
此时童贯已沦为“戴罪之身”,但仍未脱离权力网络。
第三是南雄杀戮:史书记载童贯在贬谪途中被监察御史张澄追上杀死。
南雄位于岭南交通要道,既是童贯逃亡路线的咽喉,也是朝廷彰显权威的象征节点。
宋钦宗诛杀童贯从政治清算到精密布局体现了自己的良苦用心,要让童贯作背锅侠承担几项罪责。
第一兵败金兵。童贯主导的联金灭辽政策导致宋金关系破裂,燕京空城事件暴露宋军腐败(以百万贯赎回空城,却谎报大捷)。
第二临阵脱逃: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南下时,童贯放弃太原防线,随宋徽宗南逃,并在途中射杀百余随从以加快逃亡速度。
第三宦官干政:童贯以太监身份封王(广阳郡王),打破“宦官不得典军”的祖制,引发士大夫阶层强烈不满。
童贯一旦做了背锅侠,宋钦宗便没有任何失策错误。
于是派监察御史张澄伪装成传旨官员,谎称朝廷欲重新启用童贯为河北宣抚使;待其放松警惕后宣读死刑诏书将童贯斩杀,首级被装入木匣后由快马押送回京,悬挂于汴京城头示众,以平民愤
童贯不是孬种,他早就看穿宋钦宗的险恶用心;也就以假对假弄巧成真地蒙骗了张澄,张澄诛杀的是假童贯,砍下的首级自然不是童贯首级。
宋钦宗诛杀童贯是与太上皇宋徽宗权力斗争的体现,童贯作为徽宗心腹,其死亡标志着钦宗彻底掌控朝政。
宋钦宗在诛杀童贯的诏书中列举了他的十大罪状,堪称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的全景图:
一是童贯首荐朱勔起花石:推动“花石纲”搜刮民脂,导致方腊起义。
二是童贯引赵良嗣灭契丹:联金灭辽政策失误,为靖康之变埋下伏笔。
三是童贯修延福宫:主持皇家园林修建,耗费巨资。
四是童贯试图动摇东宫太子(赵恒),干预太子废立,威胁皇权继承。
五是童贯在太子册立时有异语:散布不利于钦宗的言论,动摇其合法性。
六是童贯不俟敕命,擅去东南:未经许可随徽宗南逃,破坏朝廷秩序。
七是童贯差留守不受命:拒绝担任东京留守,临阵脱逃。
八是童贯在东京被围时闻之而去:金军围城时童贯弃城逃跑,置百姓于不顾。
九是童贯家中有非法之物:贪污腐败,私藏违禁物品。
十是童贯私养死士:组建私人武装,威胁皇权安全。
十大罪名既包含具体罪行,也涉及权力斗争,成为宋钦宗巩固统治的政治工具。
宋钦宗在罗列了童贯的十大罪行后开始政治清洗,童贯家族 23人被流放至岭南,其党羽如蔡京、蔡攸、朱勔等相继被处决,“六贼”集团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