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重生大宋朝老骥伏枥1952

第153章 迎接玉玺(第2页)


 马超走出议事厅观看一番,见5000名参加迎接传国玉玺的将士列队等候;便让李师师和红莲以及十二个女卫捧着玉玺走出议事大厅,将玉玺交给捧玺官。


 阳光驱散弥漫在蔡府官邸宋营四周的阴霾,辕门外九声号炮骤然炸响,声浪惊得树梢残露簌簌坠落,惊起的飞鸟扑棱棱掠过营盘上空。


 三十六面皂纛如翻涌的黑云,无风自动,似在昭示着这场仪式的非同寻常。


 身披锁子黄金甲的亲兵们宛如雕塑,腰杆绷得笔直,手中戟戈斜举交错,在甬道上方构筑起一道寒光凛凛的穹顶,森严的气势令空气都仿佛凝固。


 八名健卒抬着朱漆描金箱辇,步伐沉稳而缓慢,每一步都如同敲击在全军将士心上的鼓点。


 箱辇行至帅帐前,五千铁甲兵齐刷刷单膝触地,甲胄相撞的铿锵声如春雷滚滚,响彻整个营地。


 唯有中军大纛上的“宋”字迎风猎猎作响,红得夺目,似在与将士们炽热的忠诚遥相呼应。


 主帅马超束发贯甲,玄色披风在身后翻卷,周身散发着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缓步上前,伸手掀开锦帘的刹那,云层裂开缝隙,日光倾泻而下,将箱中传国玉玺照得通体透亮。


 螭虎纽流转着奇异的虹彩,“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篆文在金钉朱柱间投下细碎光斑。


 老军卒张二柱跪在队列里,喉咙不住滚动,粗糙的指节无意识地在铁护腕上摩挲。


 他想起祖父曾说,和氏璧玺缺角是王莽篡位时摔落的痕迹,此刻亲眼得见的是块棱角分明十分光滑圆润的玉玺;方知这是宋朝建国后太祖命人重新制作的。


 “吾皇万岁——”帅帐内爆发出的高呼如决堤洪水,惊起芦苇荡中群雁。


 掌旗官猛地挥动令旗,五千将士齐刷刷挺直腰杆,刀光剑影在朝阳下连成金色巨网,将那方承载千年帝业的玉玺严严实实地护在中央。


 远处山巅,积雪被声浪震落,簌簌洒在蜿蜒的战旗之上,似是天地也在为这庄严时刻献上贺礼。


 传国玉玺重新迎进议事大厅,交给夫人李师师。


 马超站在高台上发表演讲:“5000名参加迎接玉玺的兄弟们,你们是8万忠义靖国军将士的代表;现在我们迎回大宋朝的传国玉玺,就是正统的大宋军队!


 “明天,对,就是明天;童贯老太师和李刚宰相,萧鼎、吕伯鉴大学士四人就去金营进行谈判,用完颜金弹子和完颜乌鲁斯两个金酋换回太上皇道君皇帝的议程。


 “道君皇上一旦顺利返回,我们就驱逐占用皇宫的大楚傀儡政权;开始对金兵进行反击!”


 5000将士掌声雷动,不停高呼“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马超演讲完毕,忽见五位哨骑一齐向前集体跪倒,哨头马光宇禀报:“启禀大元帅,我们五人刚从陈桥门侦探回来;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领十万精锐金兵住进刘家寺完颜宗望大营,派出游骑侦探我军北城门东京;还望大元帅早做准备!”


 马超让马光宇屋恩起来说话,道:“北城有四道门,从东到西依次是陈桥门、封丘门、新酸枣门、卫州门;属于折中尉将军防区,立即唤折将军前来中军大帐!”


 马光宇前去通告折中尉,马超启动脑子里的记忆细胞回忆北宋的西军三大主力之一折家军。


 折家军从唐朝开始便配合中原政权抵御不安分的边塞蛮夷;北宋建立后,折家军配合宋军多次对北汉作战。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征北汉;折御卿东渡黄河牵制北汉军于岚州一带。


 先破奇岚军,俘北汉军使折令图;又攻取岚州,杀北汉宪州刺史霍诩,俘大将马延忠等;乘胜沿汾河而下,攻陷隆州(今山西祁县东南),与宋太宗会师于太原城下。


 在抗击西夏、契丹的同时,折氏以其特殊的“蕃官”身份招远抚来;对西北诸族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宋淳化四年(993),李继迁附辽叛宋,折御卿引兵征讨;召回银、夏诸州党项、羌族800余帐。


 子河汉一战,折御卿名播遐迩,勒浪、鬼族等部族都请求内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