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校的三好学生核动力战列舰

第98章 臣道(第2页)

这相当于武飞设置一个单向阀,通过一次性惩罚,把功勋子弟全部送到边疆,然后禁止他们降低自己的位格而回来。

 

如果一个地区的功勋子弟都争先恐后为了兑换调回繁荣区域,集体贬损自己,出卖自己的功劳而回归中央核心区域,这会形成恶性循环。

 

即边疆的人身份会越来越低,成为罪囚发配的地方。

 

当边疆没有当家做主的人,帝国无法对边疆进行投资。

 

而随着帝国中枢崩溃后,本就没有帝国提供名分的边疆立刻脱离。

 

但有了帝国提供的名分,“高功勋”集团坐镇后。当帝国中央权威下降,这些在帝国序列中被排的很高的人,就不愿意甩掉帝国的烙印,甚至会勤王,且第二帝国重建后,由于力量悬殊无法对抗,也会在新的帝国建立后,与新朝讨价还价,要求加入。

 

可以说,在这场贪腐案件中,武飞在对内下刀子的同时,仍然是在危机中抓住机会,趁机强化一波边疆控制。

 

…另一边…

 

在军功派系们被猛整一顿后,即立刻把敌意对准了武飞提拔上来陈胜昔。

 

武飞几乎是在几个月内,就同步得到了大量小报告。其中“世家子弟群体拜访陈胜昔”“北人私自密会”这类的秘折天天都来一份。

 

话说,军事功勋集团,这么多年显然也摸透了武飞的好恶,不喜欢儒生的“仁政”。

 

这些拜访陈胜昔的世家子弟们毫无意外都是“仁政”派系,即要解散公共奴营,让百姓休养生息。

 

所以功勋派们抓紧了捡武飞不爱听的说。

 

奈何,武飞在内政上是以鞋拔子脸为葫芦画瓢,武勋也好,文官也罢,都放着。

 

而且就算拜访陈胜昔的那些世家子就是“仁政”,且高喊着:“解散奴营”,甚至咒骂“武小雀暴虐”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要没挡着自己安排的事情,武飞是不会随便举刀的。

 

武飞已经和陈胜昔讲的很明白了,他直接对自己负责。确保公共奴营的运转顺畅。只要他能完成自己设置的指标,自己管他怎么和其他倾向的人进行媾和。

 

甚至武飞和他点明白了:本职工作做好,允许他沽名钓誉。允许他在传记中描写如何劝谏自己。

 

武飞这儿的矛盾,其实是东方王朝最后终极矛盾,文官和武官两个血劳体系,为了兑换有限的“血酬”,也就是君主御前的话语权。军功派系和经济派系会相互倾轧。

 

君主偏了哪一个都不行,偏向军功派系那就被扩张裹挟,最后血酬兑换不了,变成唐末藩镇体系;而偏向经济文治派系,文官体系裹挟国家内耗严重无法集成合力,即变成明灭亡局面。

 

对于开创之主以及二代三代来说,这在这两个之间保持平衡是很容易的,只有后继被某一派完全洗脑后,平衡打破,王朝才会走下坡路。

 

…南疆的文武对于武飞是臣,而武飞现在还是大爻的臣…

 
4月下旬,武飞从关外回到关内,当然还是少不了躬耕作秀。于是乎跑到关内山中土司那边参与梯田的插秧,来到田埂上,赵献忠则是跑了过来,马车停在了干道上。

 

赵献忠想要行礼,武飞:“不要跪了,田里泥巴多,回去洗的麻烦,有什么事情站着说!”

 

赵献忠,掏出了一封鸡毛信递上来,武飞撕开一看,微微一顿,对赵问道:“朝廷那帮人,追过来了”

 

赵献忠:“是的,他们四天前过了雍鸡关,现在就已经进入奋行城,指名道姓要见将军您。”

 

武飞点了点头:“嗯,看来很急啊。”

 

赵献忠:“大人,这些家伙来者不善,这里是我们的地盘,要不,卑职给他。(脸露凶相,手猛一划)”

 

武飞盯着他:“你想干啥,人家是钦差。你想给人家下马威,人家回头到了上面,就给咱们小鞋穿。”

 

赵献忠闭上了嘴,但是低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武飞将裈裤给脱下来,换上了布衣长裤,胸有成竹地说到:“人家追过来后,就去拜见吧。对头,给我挑一些鱼、鳝,再择一些鲜薯叶,回去做菜。算是提示他们,咱们是在忙于农事,并非怠慢他们。”

 

赵献忠:“少兵主,如今卑职和所有弟兄以及将军府的各位先生们,都不希望大人您走。

 

武飞微微一顿,知晓了大概。

 

赵献忠等人不知道从哪听说了,朝廷要调走武飞。故想谋定一些事情,让朝廷无计可施。

 

武飞瞪着他们道:“尔等不要妄动,我叔父已经在走朝中的关系,莫要坏了大事。”

 

赵献忠不依不饶:“若是朝廷真的要调大人离开呢”

 

武飞在思考着,身上不知不觉开始升温,脚踏在在水田,泥巴里面开始冒气泡,宛如插了热了快。

 

赵献忠跪下来:“少兵主,南疆离不开你,武家军在雍鸡关的十万军民离不开你啊。”

 

武飞揪住他后领,提起来,说到:“放心,一切都会安排好的。你不要轻举妄动,钦差在这里万万不能出任何意外。“

 

赵献忠这边退去后,很快将军府上文治幕僚也行动了。

 

这位幕僚还是武飞从雍州带来的。他看到武飞后连忙走来,武飞举手道:“放心,不会轻举妄动,大爻那边我定会遵循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