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没有终点……(第2页)
这次罚半,余下的让驿站帮你补‘传’。
记住,大秦的律法,对谁都一样。”
商人千恩万谢地去了。
胡亥有些失落。
“先生,他挺可怜的......”
“可怜?”
秦明指着关内的商队。
“那边有赵地的盐商,带了三百石海盐,那边是燕地的工匠......
他们都按规矩办了,若纵容了一个,对其他人公平吗?
大秦的律法不是为了为难谁,是为了让这天下的车轮,都顺着辙走......”
胡亥低头看着脚底下的车辙印,深深浅浅,却都朝着一个方向......
走至中原地界时,遇上一场暴雨。
三人在一处乡邑的驿馆避雨,夜里听得隔壁屋有哭声。
胡亥披着衣服去看,秦明与诗诗在他身后跟着。`1.5\1′x_s.w\.,c,o~m?
是个妇人抱着发高烧的孩子,汉子急得直搓手。
这种天气,一时间根本没法带孩子去看医。
诗诗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回头对秦明点头。
秦明从袖子里取出了一个小瓷瓶,倒出三粒药丸。
“用温水化了灌下去,明早就能退。”
妇人半信半疑,汉子却麻溜的接过药丸。
“这位先生看着是贵人,不会骗咱们。”
这话是故意说给秦明他们听的,还有就是他此时实在是没别的办法了......
不出意外,天亮时孩子的烧退了。
妇人要磕头谢恩,却被诗诗拦住。
汉子非要把随身仅有的半袋新麦塞给他们,依旧被秦明他们给拒绝了......
“先生,你那药丸是什么做的?”
路上,胡亥忍不住问。
“是用草药熬制专门用来治疗发热的。”
秦明顿了顿继续道。
“这天下每种草木都有它的用处,就像每个人,哪怕是乡野村夫,也能守着一方土地过日子。”
他看了眼胡亥。
“你在宫里见到的,是各种稀世珍宝,但这天下的根基,却是泥土......”
秦明也不管胡亥能不能听得懂,总之这一路上,他是逮到机会就给这个还不到十岁的孩子强行灌输一些大道理。
胡亥没再问,只是把车窗开得更大了。
一路上,他都在留意路边的夯土城墙,上面刻着“黔首某某,筑城三月”。
留意驿站墙上的告示,写着“某地饥荒,募粮赈灾”。
留意夕阳下归家的百姓,肩上扛着农具,手里牵着孩子。
他们口中时不时发出的笑声,具有极强的穿透和感染力。
总之,对于第一次出咸阳的胡亥来说。
凡是目光所到之处,所看到的一切,都能够引起胡亥的注意......
快到琅琊时的一段路,马车开始沿着海岸线走。
秦明三人下了马车,徒步走在海边。
胡亥是第一次见到大海,所以脸上有着止不住的激动之色。
蓝得发暗的浪涛拍打着礁石,变成白色的浪花,腥咸的风卷着水汽扑在脸上。
远处的海面上,几艘渔船正收网,渔民们的号子声顺着风飘过来。
“先生,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吗?”
胡亥指着琅琊台的方向,那里隐约能看到成片的工坊。
“是。”
秦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
“这里能造大船,能到很远的地方,能带回新的种子、新的食物......
这天下不只有咸阳宫的宫墙,还有田埂、关隘、乡邑,还有这望不到头的海......”
这一路上,每当胡亥提出一个疑问的时候,秦明在给出明确的回答后,后面总会跟上一堆在胡亥听来莫名其妙的话。
说真的,他现在都能做到耳朵自动屏蔽秦明的声音了......
胡亥蹲下身,抓起一把海边的沙。
沙粒从指缝漏下去,像极了他在咸阳城里数过的沙漏。
只是这沙子里,混着海水的咸味、阳光的温度,还有一种他说不清道不明的重量......
诗诗递给他一块干净帕子擦手,眼里带着笑意。
她知道,这个从深宫里跑出来的少年。
已经在这一路的风尘里,在秦明野蛮的灌输中,悄悄长了几分不一样的模样......
不多时,三人便到达了琅琊郡。
早早便有人在此等候接待他们。
安排收拾好住处后,秦明先是看了眼巨轮的建造进度。
跟他预期的差不多,最多半年就可以完工了。
随后,秦明便找上了盖聂,卫庄此时也还没有离去......
前面说了,秦明准备让他们去农家看着点儿,以免出什么意外。
海边,就在前些天盖聂与卫庄交手的地方。
此时多了一个秦明。
秦明找到他们后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对此,盖聂与卫庄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