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七七和丈夫79
七七和丈夫达成的一致观点是:让女儿大学报考护理专业,毕业后争取直接进本地三甲医院当护士。他们俩的理由很实际——女孩子嘛,工作稳定最重要,医院又是“铁饭碗”,五险一金、年终奖、带薪年假样样齐全。再说了,护士虽然辛苦点,但越老越吃香,将来结婚生子,医院还能帮着解决孩子上学的事,一举两得。他们俩甚至已经提前打听好了,哪个科室最轻松、哪个领导好说话、考到哪些证书能加分,连女儿以后值夜班怎么排休都替她想得明明白白。总之,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条最稳妥、最省心、最“适合女孩子”的人生轨道。
女儿也一点儿没示弱。她没有像父母设想的那样“一步到位”考本科护理,而是自己拍板报了市里最好的卫校三年制大专。报到那天,她背着新买的深蓝色行李箱,一个人挤地铁去办入学手续,连学费都是暑假里连轴转做三份兼职攒出来的。别人午休,她跑实训室练静脉穿刺;晚上熄灯后,她把手机电筒夹在床头,一遍遍背药物拉丁名。第三年实习,她主动申请去最忙最累的急诊,轮完夜班还要帮带教老师整理病历,只为多学一个穿刺角度、多记一个急救流程。
毕业那年,医院招聘考试公告贴出不到两小时,她就把电子简历、在校成绩单、实习鉴定全部上传,连证件照都提前拍了三种底色。笔试那天,她第一个交卷;面试时,她拿出自己手绘的“急诊分诊流程改进图”,当场让护理部主任眼前一亮。三天后,人事科电话通知她被录用了——不是父母托人安排的“后门”,也不是亲戚介绍的“关系户”,是她自己用成绩和实力换来的正式编制。
入职体检那天,七七和丈夫才第一次踏进女儿工作的医院院区。看着女儿熟练地在系统里给自己打印体检单、领工牌、办饭卡,他们才恍然发现:那个曾经需要他们规划人生的小女孩,已经悄悄把方向盘握在了自己手里。
上班不到一年,女儿就收到了护理部的红头文件——她被正式任命为“实习带教老师”,成为全院最年轻的带教之一。消息一出,整个急诊科的同事都炸了锅:有人打趣说她是“火箭升职”,也有人悄悄算过,她这一年里到底做了多少“狠事”。
其实,成为带教老师并不是幸运从天而降,而是一连串“自我加练”的结果。
首先,她把医院所有能考的资格证“一网打尽”:护士执业证刚到手,她就报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bLs(基础生命支持)和Ac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国际认证。别人刷短视频的碎片时间,她开着二倍速听网课;夜里十二点,她在科室示教室对着假人模型做心肺复苏,计数器“滴——滴——”地响到保安大叔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