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七七和丈夫79(第2页)


 其次,她把每一次小差错都当成“升级打怪”。一次给患儿抽血,她因为血管太细扎了两针才成功。患儿家长当场抱怨,她没辩解,下班后直接去找儿科穿刺高手“加练”三十针,第二天把操作视频剪成三分钟教程,发到科室群里共享。一周后,整个急诊的“一针成功率”统计表上,她的名字排在最前面。


 最关键的一步,是她主动把“实习生”当成自己的“第二岗位”。医院规定实习生由三年以上资历的护士带教,她却提前半年向护理部申请“旁听”: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帮实习生修改护理记录;下班后再留下来,把当天实习生犯的错误整理成ppt,附上改进方案,发到教学群里。护理部主任在年度汇报时,直接用她的ppt做案例,全院护士长集体点赞。


 于是,当护理部公布“新增带教老师名单”时,她的名字赫然在列,备注栏里只有一句话——“业务能力突出,教学意识超前,特破格任用”。


 任命下来的第二天,她第一次站在示教室前面,看着台下七张还带着稚气的面孔,深吸一口气,把工牌翻到背面,用记号笔写下两行字:


 第一行:今天你以病人为中心。


 第二行:明天病人以你为信赖。


 然后,她把白板笔递给离她最近的实习生,说:“来,先做个自我介绍——再告诉我,如果你是我,下一针该怎么扎?”


 那一刻,窗外的晨光正好穿过百叶窗,落在她崭新的带教工牌上,也落在那些跃跃欲试的年轻眼睛里。


 七七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佩服”两个字的分量,是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清晨。


 那天她早起给全家煮面,刚把葱花撒进锅里,就听见女儿卧室的门“咔哒”一声轻响——五点四十,天还没亮透,女儿已经换好干净的护士裤,蹲在玄关系鞋带。七七顺口问一句“怎么又这么早”,女儿抬头,笑得像拧开的小灯:“昨晚急诊收了个百草枯中毒的孩子,我得去看看昨天抽的血钾结果,顺便把实习生的早班考核表排出来。”


 那一瞬,七七忽然有点恍惚:记忆里那个走路爱踢石子、写不完作业就哭鼻子的小姑娘,什么时候把“责任心”三个字写得比她还大了?


 她偷偷跟着女儿走到公交站。冬日的风像刀子,女儿却把羽绒服脱下来裹在身边打瞌睡的实习生身上,自己只剩一件单薄的卫衣。车来了,她先扶着实习生上去,自己垫后。车门关上的刹那,七七隔着玻璃看见女儿冲她挥手,嘴巴一张一合——


 “妈,回家吧,风大。”


 七七没听清,却看懂了。那一刻,她鼻尖猛地酸了:原来被保护的人早已换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