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七七和丈夫88
灶膛里的火先亮,天还没亮。
七七把最后一勺猪油滑进铁锅,油花“滋啦”一声,像替她说了一句狠话:再撑一天,就一天。案板上,姜丝、蒜片、青红椒丁排得刀口般齐——这是“老客”们吃了二十年的味道,错一颗花椒都要皱眉。她右手掂锅,左手翻菜,锅铲碰铁锅,叮当声脆得像早年练的梆子戏。可手腕到底不如从前,翻两下,骨缝里的风湿就钻出来咬她。她咬牙,把痛咽回喉咙,继续翻。锅气腾起,她眯眼,看见玻璃门外有人影晃——是阿斗,拎着两兜毛豆,肩背比案板还宽,一抬手就把卷帘门推上去。
“妈,我来。”阿斗把毛豆往水池里一倒,水溅得四处开花。他嗓门大,水池里的螺蛳吓得缩进壳。七七心里“咯噔”一声:又来了,这愣头青。阿斗是七七的独子,今年十九,炒菜的手艺早学全了,可脾气一点没跟着锅铲走。客客气气说一句“少盐”,他能回十句“咸淡凭手艺”;碰上个挑刺的,他把锅铲往案板上一拍:“嫌难吃别给钱!”七七知道,真要把灶台交给他,不出一个月,二十年的老街坊都得跑光。
她横他一眼:“剥你的豆子,别添乱。”
阿斗嘿嘿笑,手指一捏,“啪”地挤出一粒青豆,准准地弹进垃圾桶。七七太阳穴直跳,却舍不得真骂。阿斗五岁那年,他爸在江堤抢险被洪水卷走,七七抱着他跪在灵堂里,心里就剩一个念头:把儿子拉扯大,把灶台守到老。可守到今天,她忽然发现:灶台守得住,人守不住了。
二
老街的早晨从六点开始,第一波是赶早班船的船夫,第二波是送孩子上学的阿嬷,第三波才是拎着保温杯遛弯的“老客”。他们进门不点菜,只说一句:“老样子。”七七心里有张谱:张老师的面要软、李主任的粉要辣、王会计不吃葱。她像一台精密的老座钟,二十年不卡齿。可钟也有锈的时候。上个月,她端粉给李主任,手一抖,汤溅出来,烫得李主任“哎哟”一声。李主任没说什么,只掏出纸巾擦裤子,七七却红了眼眶。那天打烊后,她对着镜子拔白头发,拔一根,心里就沉一分:要交出去了,再撑撑,再撑撑。
阿斗看在眼里。夜里收完摊,他把最后一只碗擦干,凑过来:“妈,你教我‘老客’的谱子吧,我背。”七七愣住,鼻尖一酸,嘴里却硬:“背什么背,先把毛豆剥完。”阿斗不恼,转身去水池,把剩下的毛豆一粒粒剥得雪白。七七望着他弓着的背,忽然想起他爸——也是这样的肩线,也是这样闷头干活的倔劲。她心口发软,差点就开口。可下一秒,阿斗把剥好的毛豆往盆里一倒,水花一溅,又溅到她脚面。她叹气:还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