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势力初第4章 兖州接触6(第2页)
“说说,曹操最忌惮咱们什么?”王凡忽然发问,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密信上被麦秸灰涂抹过的“仙术”二字。显然,赵风临在竭力掩盖曹操对修仙者的警惕。赵风临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他忌惮咱们的符能凝聚民心,却又盼望着这民心能够为他守护粮食。”赵风临想起曹操查看护粮符时的情景,曹操故意用刀划破符纸,然而符光却并未熄灭。原来,那是小顺提前让屯田户在符纸里巧妙地缝了根麦秸,才使得符光依旧存在。“他害怕咱们像张角一样,利用民心聚众为乱,却又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百姓守护粮食,他推行的屯田制根本无法支撑下去。”
小顺这时忽然从怀里掏出一个陶瓶,瓶中装着兖州百姓的护心符碎屑,还有几粒黑灰。“观主,这是伤兵营的弟兄们让俺带的,他们说把符灰埋在灵田,能让麦苗记得兖州的土地。”小顺轻轻晃了晃瓶子,黑灰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暗红色的微光,透着一丝神秘。“这黑色的是玄阴教邪符的残片,俺们发现,他们居然在模仿咱们刻麦穗纹,但是却把穗尖朝右弯,跟邪修的催熟符是一个方向!”小顺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与警惕。
王凡听后,轻轻一笑。他手中的神农鼎残片微微发热,在掌心映出兖州的气运流向。只见银灰色的曹军气运之中,点点金芒如同闪烁的星子,那正是清微观符术在兖州扎根的印记。王凡心里明白,赵风临隐瞒了曹操曾试探神农鼎的细节。那日在幕府,曹操的佩剑曾无意间指向残片,所幸被赵风临及时用断刀挡住,并借口“东莱铁矿磁石相吸”,才成功打消了曹操的疑虑。
“传我命令,”王凡目光坚定地望向隐鳞军演武场,那里新添了用兖州青石砌成的符阵,透着一股古朴而神秘的气息。“赵铁柱带二十人随赵风临回兖州,以‘屯田辅助队’的名义入驻濮阳。”王凡一边说着,一边取出七枚刻着云雷纹的玉简。“每队配备‘麦浪传讯符’,以麦穗摆动作为信号,切记,不要使用灵气催动。就对外宣称,这是东莱的‘鸦语传讯’,通过鸦叫的长短来传递护粮、护伤、护马的暗号。”王凡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小顺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从裤兜掏出一个布包。“对了观主,荀彧大人让俺转交给您这个。”小顺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布包。竟是半卷《孟德新书》手稿,手稿的空白处画满了麦穗与云雷相互交织的图案,显得别具一格。“他说,行军打仗就如同耕种麦子,得清楚知道哪里该浇水,哪里该除草。”王凡接过手稿,仔细翻阅,发现曹操在“兵势篇”旁批注道:“粮道即兵势,护粮即护势。”这与王凡“以民为基”的理念暗自契合,看来曹操果然将护粮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是夜,万籁俱寂。王凡在密室之中,对照着《天机卷》残页,仔细观察着气运的变化。他惊喜地发现,“兖州合作”的气运线已从最初的模糊不清,逐渐变得清晰可见。银金双色交织而成的麦穗状轨迹之中,隐约能够看见“黄巾余部”的气运支流。王凡心中明白,这正是下一步收编的关键所在。他取出赵风临带回的邪符残片,经过仔细辨认,发现上面的血纹竟与南华仙府记载的“血煞屯田术”完全吻合。看来袁绍果然在效仿曹操的屯田制,然而却采用邪修的邪恶手段,吸食百姓的生魂来催熟粮食。这一发现,无疑为清微观提供了可以反击的突破口。
“观主,赵铁柱师兄说,兖州的弟兄们想把护刃符刻在锄头柄上。”小顺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少年特有的雀跃与兴奋。“他还说,等咱们的‘隐鳞军’穿上曹军的铠甲,就把麦穗纹绣在肩甲内侧,这样砍杀邪修时,百姓看不到,邪修却能瞧见——就像咱们的符,守护百姓而不彰显势力!”小顺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行动的期待与憧憬。
王凡轻轻推开房门,向外望去。演武场的灯笼在风雪中摇曳不定,发出昏黄的光,仿佛在与肆虐的风雪顽强抗争。赵铁柱正带着弟子们专心演练“耕战阵”,锄头与断刀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其间还夹杂着护苗咒的低吟:“麦芒尖,护粮囤;耕牛走,邪雾散……”这声音虽不洪亮,却充满了力量,仿佛在向天地宣告着守护的决心。王凡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在兖州看到的场景:屯田户们自发地在曹军粮车上绘制麦穗图案,那认真的模样,就如同在自家粮囤上精心做着标记。这种无声的认可,远比任何盟约都更加牢固,它代表着百姓对清微观和曹军合作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