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偏殿议屯田

含章殿偏殿的暖阁内,地龙烧得正旺,驱散了春寒。

 宋文帝刘义隆斜倚在铺着狐裘的软榻上,面前的矮几上摆着辛弃疾的《刍荛十论》,其中 “屯田” 篇被朱砂重重圈注。

 文帝捏着一枚青玉镇纸,指腹摩挲着上面的谷纹,目光落在阶下肃立的辛弃疾身上。

 “辛爱卿,你说江淮屯田,可岁收十万石?” 文帝的声音带着疑虑,“元嘉二十七年北伐,我军在滑台一带也曾尝试屯田,结果颗粒无收,反被魏军焚毁。”

 辛弃疾上前一步,戎装未卸的甲叶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陛下,昔年屯田失败,非策之过,乃行之不力。”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地图,铺展在矮几上。

 “臣已查明,当年滑台屯田处地势低洼,恰逢黄河决堤,此乃天灾;而守将贪墨种子,役使兵卒如农奴,此乃人祸。”

 地图上用朱笔勾勒出江淮流域的河渠走向,密密麻麻标着屯田点。

 文帝俯身细看,见每个屯田点旁都注有 “高岗”、“近水”、“避风口” 等字样,不禁颔首:“爱卿考虑周全。只是这十万石之数,是否过于乐观?”

 “陛下,臣敢以人头担保!”

 辛弃疾的声音陡然拔高,“臣在江北时,曾于楚州试种改良稻种,每亩可收三石。江淮之地水土更胜楚州,若推行代田法,配合水车灌溉,岁收十万石绝非虚言。”

 他指向地图上的 “芍陂” 标记,“此处乃春秋楚相孙叔敖所修,若疏浚渠道,可灌溉良田万顷。”

 话音未落,偏殿的门帘被掀开,左仆射王弘与御史中丞袁淑联袂而入。

 王弘捧着一叠账册,眉头紧锁:“陛下,臣刚从太府寺查账归来,国库存粮仅够三月之需,若推行屯田,需先拨种子万石,农具千件,此非小数目。”

 袁淑摇着麈尾,紫袍上的云纹在烛光下浮动:“王仆射所言极是。辛大人只知屯田之利,却不知启动之难。如今青、徐二州流民尚未归业,若强征劳力屯田,恐生民变。”

 说到此处,袁淑顿了顿,目光扫过辛弃疾腰间的斩马刀,“何况大人初来乍到,便要调动如此多物资,不怕遭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