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名校入场券(第2页)

 唐·本杰明赞许地点头:“这个思路很好,就按你说的办。让投资部和法务部今天下午就成立专项小组,明天飞贝克斯菲尔德考察工厂,重点核查设备状况和财务负债,务必在两周内完成尽职调查。”

 “明白!我马上安排。”

 挂了安德烈的电话,唐·本杰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从体育布局的定金到收购工厂的投入,最近的支出像流水一样——2000多万美元买一封推荐信,看似奢侈,实则是资本游戏的必经之路。他突然想起斯皮尔伯格之前说的话,忍不住自嘲:“这钱花得,比烧还快。”

 正当唐·本杰明梳理近期事务时,手机再次响起,来电显示是斯皮尔伯格。“本杰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艾略特同意见面了。”斯皮尔伯格的语气带着几分邀功,“他是加州犹太的主席,同时也是高盛的前合伙人,平时很难约,这次看在我的面子上才松口。”

 唐·本杰明精神一振:“太感谢了!见面时间定了吗?我随时可以安排。”

 “时间还没定,”斯皮尔伯格解释道,“科恩的行程很满,可能会临时通知你,地点大概率在比弗利山庄的半岛酒店,他习惯在那里谈事情。提醒你一句,他是个纯粹的利益至上者,见面时别谈虚的,直接说止水安保能给犹太团体或者他带来什么好处,比如中东的安保合作、能源项目的信息共享之类的。”

 “我明白,”唐·本杰明回应道,“等见面的事敲定后,我请你吃饭,地点你选。”

 “没问题,有消息我第一时间通知你。”

 挂了电话,唐·本杰明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心中突然涌起一阵强烈的危机感。从哈佛的推荐信到艾略特的见面,每一步都需要资本铺路——2000多万美元的工厂、体育布局的定金、各种人脉维护的开销,钱就像“养猪”一样,不断投入,却不知道何时能真正形成保护自己的壁垒。

 他想起《史记·货殖列传》里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刻的处境正是如此——纽森家族为了加州的就业和政绩,自己为了哈佛的人脉,斯皮尔伯格为了未来的合作与人情,所有人都在围绕“利益”交换资源,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价值。

 又想起《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的“不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也”。如果只是被动地用钱买资源,而不建立自己的核心壁垒,迟早会被更强大的资本或权力“宰割”。止水安保需要更硬的军方背景,贞观能源需要更多的海外油田布局,加州银行需要扩大储户基础——只有把“钱”转化为“不可替代的实力”,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还有《管子·牧民》里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此刻他却深刻体会到,在资本的世界里,“仓廪实”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握权柄”——没有权力背书的财富,就像没有铠甲的战士,随时可能成为别人的猎物。纽森家族的推荐信、犹太社团的合作,本质上都是“借权护财”的手段,但这还不够,必须建立自己的权力网络。

 唐·本杰明握紧拳头,心中的思路愈发清晰:收购加州工厂只是第一步,拿到哈佛的入场券后,要尽快融入校友网络,对接能源和体育领域的顶级资源;同时推动止水安保与国防部的深度合作,争取更多海外订单;加州银行则要加快吸收本地储户,增强资金实力,加州资本也需要银行更厚的后盾。只有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才能让贞观集团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下午2点,贞观集团的会议室里,投资部、法务部、供应链部门的核心成员齐聚一堂,安德烈正在主持专项会议。“老板已经决定收购加州克恩县贝克斯菲尔德的饮料工厂,我们今天成立三个小组,明天一早飞赴当地开展工作。”

 他指着白板上的分工清单说道:“投资部的劳拉带财务小组,重点核查工厂的资产负债表、设备评估报告和过往三年的营收数据,确认2200万美元的报价是否合理;法务部的带合规小组,核实土地产权是否清晰、环保审批是否齐全,有没有潜在的法律纠纷;供应链部门带技术小组,检测三条生产线的运行状况,评估设备翻新的成本和时间。”

 安德烈强调:“两周内必须完成尽职调查,老板要求月底前签署收购协议。另外,克恩县政府承诺的100万美元改造补贴,要在协议里明确支付时间和条件,避免夜长梦多。”

 劳拉举手提问:“如果发现工厂存在隐藏负债或设备故障,我们是否有议价空间?”

 “当然,”安德烈回应,“尽职调查中若发现问题,立刻向我汇报,我们会根据问题严重程度要求降价或终止交易。老板的底线是总成本不超过2500万美元,包括收购和改造费用。”

 会议结束后,各小组立刻开始准备资料,预订机票。安德烈走进唐·本杰明的办公室,汇报进展:“团队明天一早就出发,您放心,我会全程跟进。另外,德州休斯顿基地的环评已经通过,下周可以启动拿地流程,预计12月初就能开工。”

 唐·本杰明点了点头:“加州的工厂收购要快,但不能急功近利,务必把风险查清楚。哈佛那边,马克说推荐信已经寄出去了,估计一周内会有回复。”

 他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孙子兵法》,翻到“势篇”,轻声念道:“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此刻的他深刻明白,收购工厂、申请名校、对接犹太团体,都是在“求势”——借助政策的势、人脉的势、资本的势,才能让贞观集团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站稳脚跟。

 安德烈看着老板的背影,心中也有了清晰的认知:这场看似简单的工厂收购,实则是贞观集团融入美国本土政商体系的关键一步。虽然代价高昂,但一旦成功,收获的将是难以估量的隐形资源。

 夜色渐深,贞观集团大楼的灯光依旧明亮。唐·本杰明坐在办公桌前,修改着与艾略特·科恩的见面方案,每一个字都反复斟酌。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不能出错——从哈佛的课堂到中东的战场,从加州的工厂到纽约的金融圈,贞观集团的全球化布局,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