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黑板战术图与网络热议》(第3页)

“他们在逼我暴露。”沈砚之看着论坛上愈演愈烈的猜测,鬓角的银白发丝在台灯下闪着冷光,“用舆论把我推向风口浪尖,再伺机而动。”

顾清辞的莱卡相机突然自动对焦,镜头里的沈砚之握笔姿势与“惊蛰”的老照片完全重合。她想起外婆日记里的话:“惊蛰说,真正的战士,即使脱下军装,骨子里仍是战场的布局者。”

东京湾的科研船上,神奈川科学家将沈砚之的授课视频投放在全息屏幕上。“看他标出的‘辰’字藏点,”科学家指着黑板,“和我们从‘毒蛇’那里得到的星象密码完全对应,他的记忆基因就是打开‘远东谍影’的钥匙。”培养舱里的神经毒素正在升温,颜色与沈砚之戒指的银灰色越来越接近。

沈砚之擦掉备课本上的战术符号,却发现墨水已渗入纸背,形成洗不掉的七星图案。他看着窗外大学校园的宁静夜景,知道这场由黑板战术图引发的网络风暴,只是冰山一角。当“惊蛰”的记忆不自觉地融入现实解读,他不仅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更将整个记忆传承的秘密,推到了舆论与阴谋的风口浪尖。

“我们需要主动出击。”沈砚之站起身,钢笔与铜戒同时发出微光,“在他们利用网络舆论定位我之前,先找到‘神奈川生物科技’的老巢。”

顾清辞点头,将论坛上所有关于“惊蛰”的讨论截图保存。她知道,沈砚之的课堂风暴不是偶然,而是“记忆基因”在新时代的必然显现。当历史的战术思维与现代的网络舆论碰撞,一场围绕着记忆传承的新战争,已在校园的黑板与网络的屏幕之间,悄然拉开序幕。而沈砚之鬓角的银白与手中的钢笔,将是他们在这场风暴中,最锋利的武器与最沉重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