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靶场枪声与新身份牌》

上海郊区的靶场笼罩在晨雾中,克隆体07扣动扳机的瞬间,沈砚之的掌心北斗疤痕微微发烫。改良毛瑟枪的弹道划出优雅弧线,精准命中移动靶的非致命区域——肩胛骨而非心脏,这与“惊蛰”1939年教科书般的致命狙击形成微妙差异。顾清辞的莱卡相机捕捉到弹着点的特写:子弹穿透处,靶纸纤维呈现出“守护”而非“杀戮”的扩散纹路。

“记住这个感觉。”沈砚之将刻有“07”的钛合金身份牌塞进阿蛰掌心,金属牌的温度与克隆体的体温同步上升。当阿蛰握紧牌子,记忆回廊中“惊蛰”的镜像正擦拭着相同材质的狗牌——1937年淞沪会战中,他从牺牲战友遗体上摘下的身份标识。机械表的齿轮声穿透晨雾,“惊蛰”的声音在阿蛰脑海中响起:“武器是守护的工具,不是杀戮的本能。”顾清辞的翡翠耳环捕捉到关键脑波:“‘惊蛰’的战斗记忆模块中,伦理审查频段首次超过攻击指令。”

“看他的握枪姿势!”阿芙罗拉的远程诊断弹窗亮起,热成像显示阿蛰的食指关节比“惊蛰”记忆中多了0.3厘米的缓冲距离,“这是自主改良的‘非杀扣动’,肌肉记忆正在脱离原始编程。”沈砚之的戒指与靶场的锕系地砖共振,“惊蛰”的记忆碎片涌现:“1941年我教周铁根射击时说,真正的枪手要学会控制杀意。”记忆闪回里,安全屋的台灯下,“惊蛰”用粉笔在枪膛画出禁止符号,与阿蛰此刻瞄准镜里的十字线重叠。

“身份牌的材质检测出来了!”阿隼的加密分析弹出光谱报告,钛合金中掺入了“天枢”组织特有的锕系记忆金属,“这种材质能记录佩戴者的神经频率,就像记忆的空白画布。”阿蛰将身份牌贴在胸口,07编号的凹痕与他掌纹的克隆体标记产生共振,皮肤表面泛起微光——那是记忆基因正在褪去“惊蛰”印记的生物信号。沈砚之的机械表突然停在10:10,与身份牌的共振频率形成星象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