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这是出了个神仙啊!(54k大章)(第2页)
“啥子封面?啥子专访啊?我错过了啥子?”孔立伟一脸懵逼,看着被团团围住,已然成为团宠的周砚,不明所以。
“周砚师弟上了最新一期的《四川烹饪》杂志专访,而且这一期的封面用的是他做的菜。”郑强给他解释道:“咱们孔派来了一位天才。”
孔立伟眼珠子都要掉地上了,好一会才把这劲爆的信息消化,一脸震惊道:“铲铲哦!学厨两年半,上《四川烹饪》杂志封面!”
“这不是来了个天才,这是出了个神仙啊!”
何志远把相机收好,在一旁等着,并不着急。
瞧瞧孔派这些弟子的热情,嘉州报刊的《四川烹饪》杂志怕是明天就会被买空。
这可都是在为他们的杂志销量做贡献啊。
等众人聊完了,何志远才和周砚进了院子,找了个僻静角落把明天做专访的事情商议了一遍。
“不好意思,何主编,我这卤水的配方确实无法公开,因为这是我奶奶传承下来的手艺。”周砚态度坚决地摇头。
“这样啊……”何志远虽在意料之中,但还是有些遗憾。
本以为周砚听完了他师爷慷慨授艺的故事,会受到鼓舞,也把卤味秘方公开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卤肉专访的深度可就不太够了。
周砚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而且,我觉得我担不起卤味的专访,相比之下,我奶奶张淑芬老太太,才是张记卤味的传承人。
她从民国开始卖卤肉,一度让张记卤味成为苏稽乃至嘉州的味道记忆。靠着一个卤肉摊,独自拉扯大五个儿子。
让我爷爷能够在前线抗日、抗美,最终为国献身。
她的卤味见证了中国从动荡中走来,见证了那个时代,她的故事远比我有深度。
要不你试试?标题我都给你取好了:震惊!这个女人竟靠一锅卤肉撑起了半边天!”
何志远闻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拍手道:“卤味传承!妇女顶半边天!川军牺牲精神!好啊!要素太足了!”
作为一名副主编,他对内容的嗅觉非常敏锐。
周砚这么一说,他脑子里已经有了文章的大概脉络。
“周砚同志,你可真是个天才!”何志远看着周砚满眼赞叹:“要不是你做菜确实好吃,天赋满满,我一定请你去杂志社编辑部上班!你的文章肯定也写得好,而且写的精彩!”
“何主编过奖了,我可不会写文章。”周砚笑着摆手。
不开玩笑的说,他的视频文案可都是他自己写的,震惊部那一套都是过时多年的东西,但胜在确实有噱头且简单。
何志远说道:“那就有劳你回去先和老太太打声招呼,看她是否愿意答应接受我们的杂志社的专访,而且我现在也不能保证采访之后就一定能刊登,因为这是比较临时增加的项目,还要编辑部讨论之后才能做决定。”
“我懂,反正老太太也不会在意。”周砚点头。
老太太不在意,他在意。
他就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张记卤味,知道张淑芬同志!
就当是他的私心吧。
或许很多年后,有人翻开老旧杂志的某一页,读到张淑芬老太太的故事,还会念出她的名字。
那多好啊。
晚餐比午餐还要更丰盛些。
新晋孔派圣子周砚,被迫下厨烧了个藿香鲫鱼和双椒碎花牛肉,得到了一致好评。
一众师兄吃完之后,看向他的目光都清澈了。
“郑师兄,周师弟真的只学了两年半?不是从两岁半开始学的?”孔立伟拿碎花牛肉拌了一碗饭,凑到郑强身边问道。
除了羡慕,剩下的只有服气。
周砚在一旁沉浸嗦红烧黄辣丁。
【一份极其不错的红烧黄辣丁】
孔庆峰亲自下厨烧的黄辣丁,味道实在太好了!
周砚认为,虽然评价是极其不错,但应该无限接近于完美。
麻麻辣辣中又带着泡椒和酸菜的酸香,复合的口味,完美浸入鲜嫩的黄辣丁中。
野生的黄辣丁,挑一指半大小的,几乎只有一根主刺,鱼肉滑嫩,入口一嗦即化,鲜美无比。
周砚看了眼一旁也是认真嗦黄辣丁的何志远,不禁在心里给他竖了个大拇指。
何主编是会吃的,完全知道该点什么。
吃完晚饭,趁着天色尚未黑,周砚和肖磊、郑强先告辞,骑车返回苏稽。
“周师,你明天还要接受专访啊?”回去的路上在,肖磊和并排而行的周砚问道。
郑强闻言猛踏了几脚,从旁边跟上,和肖磊一左一右夹住周砚,有点忧愁道:“周师,明天我们有个坝坝宴要准备哦,能不能延后两天嘛?”
周砚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上杂志的决心,略带无奈道:“刚刚何主编跟我商量了,觉得我撑不起第二个专访,所以取消了。”
“取消了?”
“好可惜!”
肖磊和郑强闻言皆是一脸遗憾。
上《四川烹饪》杂志是多长脸的事情啊,要是能连着上两回,那可就扬名厨师界了。
周砚解释道:“何主编想做卤味传承的专访,我给他推荐了我奶奶,他可能会去采访她,但最终也不一定会刊登。”
肖磊闻言若有所思,点头道:“如果是做卤味专访的话,张记卤味确实会更有代表性,那是真正的嘉州味道记忆,张老太太也确实值得书写。”
话到这里,肖磊和郑强也就没再提杂志的事。
张氏卤味的传承,或许最终避不开周砚,但那是家传的手艺,他们横插一脚,反倒显得不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