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周师,也抽空指点一下我。(6k二合(第2页)

 二十六年前,师兄放弃家传,开班授课,广收弟子,让原本小门小派的孔派,有了如今的影响力。

 如今孔派三代弟子已经成为了各大小饭店的顶梁柱,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百忙之中,能够抽空来到临江,参加这场答谢宴,为思远和各位父老乡亲展露一手孔派厨艺,我很欣慰也很高兴。

 特别是运良,蓉城餐厅业务繁忙,假非常难请,昨天晚上回来,今天下午又要赶回去,相当折腾。

 而孔派四代弟子之中,以周砚为代表,也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态。年轻人有干劲,也有头脑,敢想敢干,比我们这些老古董要聪明活泛不少。

 孔派代代相传,在不停地学习进步,适应时代做出改变和创新。

 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动筷嘛,边吃边聊,菜冷了就不对味了。”

 沈少华的钢笔在纸上刷刷记录着,他越发觉得今天这趟来的非常值,孔派可以深入挖掘的点还挺多的,可写性非常强。

 周砚在旁边站着,目光所过之处,一道道菜的鉴定结果随之跳出:

 【一道相当不错的红烧黄辣丁】、【一道相当不错的东坡肉】、【一道相当不错的樟茶肥鸭】、【一道极其不错的生爆盐煎肉】……

 【一道极其不错的干烧岩鲤】!

 周砚的目光在那干烧岩鲤上顿住,这是许师伯做的。_x,s+h!a¨n+j~u-e^./c¢o/m!

 野生岩鲤周砚还真没吃过。

 原因无他,野生岩鲤成功把自己混进了保护动物的圈子,从此脱离普通人的餐桌。

 至于养殖的岩鲤,周砚在山城吃过一回,不过是做的清蒸岩鲤,口感还算细嫩,但没他想象中那么鲜美。

 古话说得好,一鳊二岩三清波,主打一个鲜美。

 许师伯今天烧的这个干烧岩鲤,用的肯定是野生岩鲤。

 在这个熊瞎子还能上餐桌的年代,野生岩鲤不算稀奇。

 不愧是大师兄,在一众三代弟子当中,临场发挥堪称第一。

 可别小瞧了【极其不错】这个评价,这是已经接近完美的存在。

 和完美相比,往往也就是细节上的

细微差距,一般食客已经很难品味出差距来。

 罗汉师叔的生爆盐煎肉也炒的极好,同样拿到了【极其不错】的评价。

 其他师叔伯的【相当不错】评价,基本符合二级厨师水平,如果是熟悉的锅灶,或许还会发挥的更好一些。

 他师父的水平在二级厨师中应该算高的,接近一级水准。

 从这也能略微窥探厨师等级之分。

 能在蓉城餐厅立足的许师伯,水平确实稳压今日到场的其他师叔伯一头。

 周砚猜测他可能还有一两道能达到【完美】评价的拿手菜。

 他估计,特级厨师除了有着极其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应该还有好几道能够达到【完美】评价的拿手菜,且能够在等级考试中发挥出来。

 至于那份亮眼的【完美的雪花鸡淖】,周砚选择忽略。

 没办法,他属于bug。

 暂时不能以此来评判。

 无法报名,可能会成为他未来一段时间的痛。

 “干烧岩鲤,当年怀风哥的拿手菜,他比我做得好,一直到现在我都没能超越。我尝尝看,运良今天做的这份干烧岩鲤如何。”孔庆峰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腹上的鱼肉喂到嘴里。

 细细品味后,他抿出一根鱼骨,点头道:“鱼肉紧密细嫩,味道相当鲜美,干烧的风味做的相当好,比去年过年做的那条又进步了不少。”

 “师叔过奖了。”许运良笑着道,松了口气。

 虽然已经这个年纪,但每回在师门长辈面前做菜,还是有些紧张。

 其他人也十分纷纷动筷,同样先品尝干烧岩鲤。

 “嗯,味道巴适得很,有当年怀风哥做的感觉。”

 “硬是好吃!”

 族老尝了都说好。

 “这干烧岩鲤风味十足,鱼肉吸饱了芽菜的和泡椒的香味,肉质鲜嫩,相当巴适。许师兄,我也在蓉城,回头有机会跟你多学习,这道菜我总是把握不好火候,汤容易烧干,味道也差点意思。”王勉尝了后看着许运良认真道。

 许运良笑着点头:“要得,我每周一休假,大家互相学习嘛。”

 “许师兄这岩鲤烧的确实有水平,汤汁收的太巴适了,一点芡都没加,汤汁自然收进了鱼肉之中,醇香浓厚,相当入味。”

 “师兄不愧是一级厨师,新锅新灶,发挥的太有水准了。”

 众师兄弟尝过之后,也是夸赞连连,同时直接现场向许运良提问,氛围相当融洽。

 “咕噜。”其他站在一旁的厨师们,听得直咽口水。

 桌上的菜被逐一评价,要上报纸,孔庆峰今天显然要宽容许多,以夸赞居多,但还是会一针见血的提出每菜的问题,好让众人心中有数。

 孔庆峰放下筷子,和围观的厨师们说道:“行了,我们都尝过了,你们也不要干站着,拿双筷子过来,都来尝个味道,有啥想法也可以直接说,大家互相交流,互相进步。”

 “要得!”众人应了一声,早已按耐不住。

 周砚拿了筷子,先尝了一口干烧岩鲤。

 鱼肉小心夹下,面上还盖着切碎的芽菜和泡椒。

 岩鲤先下锅炸锅一道,使得鱼肉收紧,因而鱼皮色泽金黄。

 这条岩鲤约有两斤重,体厚丰腴,夹鱼肉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鱼肉的紧密感,和家养鲤鱼松散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除了芽菜和泡椒沫之外,还能看到切碎的肉丁,炸的酥黄,看着和芽菜非常接近。

 盘子里一线汁一线油,鱼肉上也没有勾芡的痕迹。

 这就是川菜中独特的干烧技法。

 小火慢烧,将汤汁慢慢烹入鱼中,鱼肉本身的胶质便是天然的芡,主打一个自然收汁。

 干烧岩鲤没吃过,但在蓉城,干烧鲤鱼周砚是吃过的,算是川菜馆常见的菜式,不过没许师伯做的这份干烧岩鲤卖相好。

 鱼肉入口,鱼皮酥香,鱼肉的口感确实紧密而细嫩,鲜香微辣,汤汁完美收入鱼肉之中,味道醇厚香浓,能尝到芽菜的特殊咸香滋味。

 相比于周砚吃过的那条清蒸岩鲤,这条岩鲤的鱼肉更为紧实且鲜美!

 别的不好说,这年代河里的野生岩鲤,确实不是后世养殖的能比的。

 食材的优越性,相当明显。

 “这干烧岩鲤,好吃!”周砚忍不住赞叹,这绝对超越了他之前吃过的所有干烧鱼。